我的中国梦 我的体育梦:让每个孩子都爱上体育

    12岁那年,我走进了湖南娄底市体校,成了一名摔跤运动员,并由此开启了我的体育生涯。随后我考进了武汉体院,并转项到跆拳道。毕业后我回到了培养我的家乡,回到了我的母校娄底市体校,一个人挑起了发展娄底跆拳道的大梁。时至今日,我已带队连续八年勇夺湖南省第一,这是我的骄傲。而同样让我感到自豪的是现如今我的队员们除了成为省冠军、进入国家队之外,还有部分队员考进了大学,帮助他们成长成才、综合发展是我的目标。不仅如此,除了队员们,我还有了很多学生,我在学校里教授普通学生学习跆拳道。看着孩子们每人都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见证跆拳道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很开心。
    “项目进学校、教练进课堂”活动是娄底业余训练的一大特色,许多运动项目走进了学校,专业教练也走进了课堂。我和我的团队入驻了娄底市一中。除了跆拳道,摔跤、柔道、田径等项目也进驻了一中,140名在册运动员的吃、住、学、练全部都在一中,解决了此前困扰体校的学训矛盾等问题。受益的不仅是体校和运动员,一中所有初中年级学生也由此能够学习到跆拳道等特色体育项目,接受来自专业队教练的指导,丰富了他们的体育课内容,夯实了项目基础,选材面也更广,这是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相辅相成发展的生动体现。这样建立起的选材、训练、学习、专业队一条龙模式,得到各方好评。
    对于这一点我很感慨。当了多年的体校教练,我一直记得当年有个家长骂我是“骗子”的情景。那个家长说我把孩子从农村“骗”到省队,没练多久孩子被退回,这样孩子既没出成绩,也没有书读,回家后什么也没有了。而现在这样的模式,输送进省队的都是精英,让真正适合走竞技体育这条路的孩子继续练下去,而其他孩子尽量考进大学,像现在这样读书、训练兼顾的模式,不耽误孩子的发展。孩子们不一定要去爬金字塔顶,这样也就没有人爬到半山坡往下滚了。更让人高兴的是,运动员选拔也由过去的被动入选,转变为主动来学,大大发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作用。
    当前,体育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结合更加紧密,我认为这强化了体育的多样功能。将竞技体育融入校园,并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运动员,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体育,感受体育的魅力。原来体校教练员的工作只是带运动员,现在训练馆变成了体育课堂,并面向所有学生。教练员的考评标准也由原来单一的以竞技比赛成绩论成败,转为包括输送运动员进大学的数量、在校学生参与度等更为全面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白天训练、上课的场馆,晚上已开始对社会有偿开放,方便百姓健身,为的就是让体育更好地服务百姓。
    目前体校和一中的合作得到了一中校领导及各方的支持,进展十分顺畅,然而当我们探索着将更多的运动项目带进更多的学校时,政策的落地难和不“接地气”等问题,让“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项目进学校、教练进课堂”活动让我的工作量在原有带运动队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但是我乐此不疲。每天早上6点带运动队早操,白天忙“进课堂”教学、带训练,晚上负责运动员晚自习、查房,通常要忙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教练员的工作也没有周六日、节假日,很辛苦。支撑着我不断前行的是我的体育梦——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小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拥有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基层体育人,我将在不断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的同时,尽自己所能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为全民健身的发展、为体育强国梦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一定会实现。
                  (作者为湖南娄底市体校跆拳道教练)

(胡锦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