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征文:体育的力量·科技的力量

    中国田径在2015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引起国人的关注和赞扬。在北京举行的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田径的奇迹。作为一名近15年之久跟随中国田径队进行科技攻关和服务的工作者来说,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田径健儿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和“中国梦·体育梦”的强大魅力,以及体育科技力量助力运动员突破瓶颈的关键作用。
    北京田径世锦赛后,有很多媒体通过各种方式来约采访,我都一一谢绝了,因为我一直认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事业中“最伟大和最可爱的人”,他们最值得关注和赞扬,而能为他们做好科技攻关和服务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也是我的中国梦和体育梦的精神动力。我为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欣慰和自豪,也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喜悦和幸福。这也正如我从2001年开始默默跟随刘翔等中国田径明星至今不变的工作态度和原则,与中国田径健儿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最符合自身特点的训练和发展,使用体育科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提高我国优秀田径健儿的竞技能力水平和状态。
    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监测和评价是我从2009年开始就主持进行科技攻关和服务的项目。其中,巩立姣在本届世锦赛上获得了女子铅球的银牌,实现了她本人世锦赛和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的奖牌个人突破。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使用了运动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视频快速反馈技术和运动生物力学三维录像分析技术等,研究分析了巩立姣的技术能力,通过她的六次比赛技术表现来看,她的出手速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13.50米/秒以上,而出手角度不到34°,同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铅球项目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等关键技术参数。世界级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出手角度一般是39°左右。因此如何克服原有的投掷铅球技术结构,保证在速度不损失前提下提高出手角度,成为巩立姣的努力方向;同时对李玲和刘相蓉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诊断,这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分别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第三名、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历史最好名次成绩。
    在男子跳远方面,从2002年开始至今,我就和田径课题组组长李爱东研究员一起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评价,其中有周灿、张晓一、苏雄峰、李金哲、王嘉男、高兴龙、黄常州、唐功臣和张耀广等著名运动员。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较快,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水平,但是我们起跳能力较差,普遍起跳角度偏低,世界运动员跳远的起跳角度平均22°,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8.95米)的起跳角度达到24°,刘易斯在22°以上,而我国的李金哲为18至19°,高兴龙也是18°左右,王嘉男稍稍较好达到20°,但是与世界级的优秀相比,我们的起跳角度还是较低,在决定成绩优劣的起跳环节,我们跳不起来。针对力量型运动员起跳角度比较高的现实,我们确定了必须加强我国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和起跳爆发力的练习,突出运动员的跑跳结合能力,同时我们基本上做了近年来所有国内比赛的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分析。在北京世锦赛前的队内测试赛上,高兴龙的实际跳跃远度能够达到8.53米,黄常州也有跳过8.45米的实力和能力,最终我们的三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了世锦赛第三、第四、第五的历史最好成绩。2014年6月29日,李金哲以8.47米的成绩获得德国巴特朗根萨尔察跳远专项赛冠军,并且打破了劳剑峰在1997年5月28日创造的8.40米的全国纪录,同样是通过改进技术动作实现突破。
    中国田径队科研人员一直很受重视。在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我感到我们的运动员非常努力,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细化科研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通过对运动员进行运动技术分析和评价,找出优秀运动员模型差距达到模型指标。我的博士生导师冯树勇,李爱军老师,他们多年务实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也深深影响着我,干一行爱一行,并从这份工作中获得幸福和快乐,就是我追求的。我想我还会不遗余力。
       (作者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研究员)

(苑廷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