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十一五”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通知

 

体政字[2006]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体育训练局、总政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有关科教单位,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进一步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现将《“十一五”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十一五”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为我国体育发展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特制订本规划。
   “十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各界对体育社会科学地位的认识逐步提高,2004年印发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广大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体育社会科学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课题数量不断增加,研究领域逐步扩展,研究内容日益深入,研究质量逐年提高,课题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得到加强。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5个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理论人才,壮大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亟待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经济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体育社会科学深入研究。体育社会科学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广大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紧密围绕服务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局,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与目标
    “十一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体育实践服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十一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产生一批能够对我国体育发展有指导作用和对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研究成果;建立和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多出优秀研究成果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科学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初步建成面向中国体育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科学体系。
    二、“十一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
    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培养一批体育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理论骨干和后备人才,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优良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其在课题研究、政策咨询和决策咨询中的骨干作用。建立体育社会科学专家库,并力求学科布局和区域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的作用。
    (二)力争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围绕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社会科学要坚持把研究回答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积极推动学术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争取“十一五”期间取得一批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精品研究成果,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要逐步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实施国内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与编辑出版计划。
    (三)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
    要建立有利于调动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和奖励制度。采取措施促进不同部门和单位、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行交流。积极支持综合性高等院校、体育院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等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改革项目评审制度和评审方式,严把立项“入口关”和结项“出口关”,提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质量。要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体育期刊等多种媒体,加大成果宣传力度,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编辑出版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促进体育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加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
    继续发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骨干作用。对各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促进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建设。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创建高水平的体育论坛等多种方式,加强基地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调动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积极性。各个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要突出特色,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重要研究领域与方向,提高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效益和整体水平。
    三、“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研究领域
    (一)体育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小康社会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改革;体育法制;体育可持续发展;体育事业统计;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协调发展;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体育发展特征;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发展;港澳台体育;国外体育;中外体育比较研究等。
    (二)群众体育研究
    小康体育指标体系;群众体育体制创新;群众体育的组织;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服务业;新农村体育发展;城市体育发展模式;职工体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体育教育模式与创新;学生体质与健康;群众体育的科学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等。
    (三)竞技体育研究
    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竞技体育体制;训练与竞赛制度;奥运会研究;全运会研究;运动项目规律与特征;竞技体育的成本效益问题;运动员权益及保障;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新时期的业余训练体制与运行机制;运动队管理;教练员、裁判员的选拔、培养、交流和管理;竞技体育道德、纪律与法制建设;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四)2008年奥运会相关研究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北京奥运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北京奥运会的效益追踪评估(前后期);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培训与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后期场馆综合利用与效益;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发展;北京奥运会遗产综合开发研究等。
    (五)体育经济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产业政策;体育彩票;体育产业的统计体系;体育市场管理;体育消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体育产业投融资;体育服务业标准化管理;国外体育产业。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认识体育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和树立体育社会科学与体育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体育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体育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体育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体育社会科学人才与任用好体育自然科学人才同样重要的氛围和观念,进一步做好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要切实加强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引导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关注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注意吸收利用优秀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切实做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保障工作,加大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开创体育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