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研究

        “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依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全国现有体育类学术期刊五十多家,其中遴选13家为中文体育类学术“核心期刊”(以下简称体育核心期刊)。据统计,近十多年来,我国的体育科研成果近70%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这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上。
1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现状
1.1  出版地、创刊年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近70%的期刊的出版地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北京有4家。从创刊年来看,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类是随着我国第一批高等体育院校的成立而创刊的(1960年前后);另一类是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后创办的(1979年后)。
1.2  刊期、开本、页码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多数为双月刊(9家),月刊有逐渐增多之势(3家),无半月刊或周刊;开本均为大16开;页码为80~176页不等。
1.3  版心、封面纸质
    13家体育核心期刊的版心纸质多为70~80g;封面纸质小于200g的期刊所占比重较大。
1.4  征订、发行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中有10家国内订阅数少于2500份,国内订阅数最多的为4000份,最少的为300份。有国外订阅的期刊为9家,其中订阅数多为十几份,最多的也只有130份。主要通过邮局发行的为8家,主要依靠自办发行的为5家。每期平均发行量大多在1000~3000份(9家),其中期刊每期发行量最低的为1000份,最高的为5500份。
1.5  审稿、定稿、退稿
    在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多数期刊实行三审制度(9家),绝大多数期刊实行内外审结合审稿制度(12家),但无1家有境外专家审稿。其中由主编定稿的有3家,由编委会定稿的有2家,由编辑部定稿的有8家。有8家编辑部不向作者退稿。
1.6  被国内外主要检索系统收录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进入国内外主要检索系统率较高,特别是国内主要检索系统对我国体育核心期刊收录较全。进入国外检索系统主要集中在3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SIRC)。但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无1家进入像《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引索》(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
1.7  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F)、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例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为1.2440,最低的为0.2085,平均影响因子为0.7498。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总被引频次为 10199次,其中最高的为1601次,最低的为273次,平均总被引频次为785次。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的即年指标主要分布在0.01~0.30之间,即年指标最高的为.3444,最低的为0.0081,13家期刊即年指标的平均值为0.1128。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例差异明显,基金论文比例最高的达57.25%,而最低的仅为5.05%.
1.8  年载文量及信息密度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2004年共刊登论文3340篇,比2003年略有增加。其中期刊年载文最多的为600篇(月刊),最低的为138篇(双月刊),平均年载文量为256.92篇。在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篇均面数最小的为2.30页 / 篇,最大的为4.17页 / 篇,平均篇均面数为3.14页 / 篇。其中多数期刊(10家)的篇均面数在2.51~3.50页 / 篇。
1.9  发表时滞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的年平均发表时滞为6.19个月(其中1家期刊未注明收稿日期未统计),其中平均发表时滞最长的期刊为10.86个月,最短的为2.81个月,单篇论文最短的发表时滞仅为0.43个月,而最长的达到24.60个月。
1.10  投稿、用稿
    13家体育核心期刊年总投稿33891篇,年总用稿3340篇,年总用稿率为9.86%。与同类其他期刊相比,稿源较为充足。但有境外投稿的期刊仅为6家。
1.11  编委会
    从编委会组成情况来看,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的编委多数来自本校、局(所)。其中仅有4家期刊拥有境外编委,境外编委共9人,占这4家期刊编委总人数的7.44%。
1.12  编辑部人员编制、职称、学历、持证上岗率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编辑部人数编制符合《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规定的期刊仅6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编辑部中副高和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2.74%;具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约占90%;编辑人员持证上岗30人,占总人数的58.82%。
1.13  期刊网络化程度
    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拥有独立网站的有2家,拥有独立主页的有4家,拥有电子版的有4家。在利用网络为期刊服务方面,有12家期刊实现了网上投稿,有6家期刊可以通过网络审稿,有6家期刊可以在网上送稿样。
1.14  办刊经费
    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除2家期刊无拨款外,另11家期刊均有每年1.6万元~16万元不等的拨款。在期刊办刊结余经费的处理上,有5家期刊结余经费留由编辑部自行支配使用,有8家期刊结余经费上缴。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属独立经营实体,自主经营的仅有1家。属非独立经营实体,但可以进行独立核算经费,自负盈亏的有3家,9家期刊是依附于主办单位的非自主经营期刊。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有2家期刊办刊经费盈余,10家期刊办刊经费持平,1家办刊经费亏损。
1.15  收取版面费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均视情况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各家期刊收取版面费标准为500元/篇~1300元/篇不等。平均向作者收取500元/篇、700元/篇和900元/篇版面费的期刊各1家,平均向作者收取600元 /篇和1000元/篇以上版面费的期刊各3家,平均向作者收取800元/篇和1000元/篇版面费的期刊各2家。
1.16  广告及其他经营项目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有11家没有广告或其他经营收入,仅有2家期刊刊登广告,1家期刊有其他经营收入。
2  制约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期刊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学术质量是当前影响我国体育核心期刊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3个高载荷变量为例,探讨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学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之间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即年指标差距悬殊,其中有3家体育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未达到全国体育院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均值,有2家体育核心期刊总被引频次未达到全国体育院校学报总被引频次的均值,有3家体育核心期刊即年指标未达到全国体育院校学报即年指标的均值,这些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2  期刊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的管理主要还是沿袭计划经济的思路,不少期刊办刊模式陈旧。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9家期刊在人事和财务上没有自主权,在主办单位中不享有发言权。多数期刊编辑部没有系统的竞聘、岗位目标责任等机制。期刊经费多依靠上级有限拨款。因此,期刊编辑人员既没有忧患意识,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竞争能力。
2.3  期刊办刊条件
    调查统计发现,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在编辑部人员结构因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编辑人员匮乏,多数期刊编辑部存在缺编问题;高学历编辑人员分布不平衡;编辑人员持证上岗率偏低;编辑人员待遇不高(专家访谈结果显示,有近80%的专家认为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编辑人员待遇一般)。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在编辑部人员能力因子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编辑部人员科研水平不高;编辑意识相对落后;编委来源受地域局限,编委会作用不明显;缺乏专职外文编辑。
    从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办刊的硬件来看,13家期刊编辑部平均办公面积较为充裕,现代化办公设备较齐全。但期刊的网络化程度较低。刚刚建立自己网站的2家期刊,也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栏目尚在建设之中。
2.4  期刊国际化程度
    我国13家体育核心期刊中,有境外投稿的期刊仅为6家,能刊登境外稿件的期刊更是寥寥无几。13家期刊的境外投稿数仅占投稿总数的0.54%,刊登境外稿件数仅占刊登稿件总数的2.37%。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在境外稿源、境外发行、境外编委、境外审稿等方面均处在起步阶段,有的期刊甚至还是空白。
2.5  期刊经营运作
    调查显示,我国13体育核心期刊均视情况向作者收取500~1300元/篇不等的版面费。这也是我国体育核心期刊主要经费收入之一。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的另一大经费来源就是上级拨款。多数期刊的办刊经费得以“持平”主要得益于拨款的弥补。另外,我国体育核心期刊,有11家期刊空有广告经营许可证而没有广告或其他经营收入。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经营不力、少有广告收入的现状与其狭窄的读者面和较小的发行量有直接渊源。
3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以期刊政治质量为方向,以学术质量为重点,以编辑、印装质量为基础,全面提升期刊质量
3.1.1  明确方向保证期刊政治质量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具体应做到具有明确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坚决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条例,执行国家保密、版权、专利和国界界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国家利益,时刻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3.1.2  放眼国际提高期刊学术质量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可以说是我国体育科技期刊中的“佼佼者”,如果我们故步自封,不能看到国际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差距,甘做“井底之蛙”,我们必将被即将到来的期刊市场竞争所淘汰。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在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等期刊学术质量指标方面与国外著名科技期刊均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应以国外著名期刊为目标,组约优质稿件,聘请高水平审稿专家,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创出适合自身的品牌栏目,努力缩短发表时滞,提高期刊综合影响力和国内外科技期刊评比获奖频次,提升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的入选率。
3.1.3  “精编、精校、精包装”提高期刊编辑、印装质量
    搞好编辑、印装质量是我国体育核心期刊质量全面提高的基础。期刊编辑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掌握科技期刊规范标准,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体育专业知识。具体应做到:提高期刊文字加工质量;提高法定计量单位、图表标准化程度;减少编辑差错率;提高内文版式和封面设计质量等。
3.1.4  分层量化质量评价,提高期刊综合质量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质量不是分离的,而是由学术质量、政治质量、编辑质量和印装质量构成的综合体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期刊质量有必要建立分层量化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编辑评价体系、专家评价体系、网络读者评价体系、主编评价体系、读者评价体系和客户评价体系。
3.2  以完善有关期刊政策、法规为保障,改革期刊内外部管理体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有关司法机关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期刊编辑出版政策和法规,以制度来规范出版行为。我国现行的《出版管理条例》和著作法及其实施条例有些内容与WTO相关法律不相适应。如现行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是1991年6月5日由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以第12号令发布的,1991年7月1日起执行,现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完善有关期刊政策、法规,为保障期刊的良性发展已显得刻不容缓。同时应改变主管和主办单位对期刊编辑部性质认定的模糊性,将期刊编辑部认定为学术机构,编辑部人员认定为科研人员,是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需措施。
    期刊编辑部内部管理方面,应制定量化考核指标,明确编辑岗位职责和工作奖惩原则,建立质量评估细则和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期刊可由主办单位领导、编辑部主任和科研人员代表组成管委会,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实施领导和宏观指导,检查办刊方针落实情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将政治质量和国标执行情况、出版时滞、差错率和印刷质量等作为评价编辑质量的依据,将已经出版期刊的文字量、收稿量作为对编辑工作饱和度的量化考核标准,将稿件处理、日常工作运转效率作为编辑部服务态度的评价依据,将期刊学术质量考核(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总频次等)和期刊编辑质量考核指标结合起来,构成对期刊整体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和绩效与岗位工资挂钩;加强对期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持证上岗率也是提高期刊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
3.3  以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素质为重点,提升期刊办刊现代化程度为工具,改进办刊的软硬条件
    提高期刊质量及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是人才问题。加强编辑队伍建设,除了要提高我国体育核心期刊中部分期刊编辑人员学历和职称等基础条件外,应加强期刊编辑人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提高编辑人员的文化素质,培养其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应进行期刊编辑业务知识和能力的经常性学习和交流;应使期刊编辑人员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科研方法;应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现代意识,具体包括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读者意识、市场意识、策划意识、信息意识、精品意识、人文意识、服务意识和超前意识等。    
3.4  以期刊网络化为依托,逐步实现期刊内容、语言、编辑流程和编排标准国际化
    为要实现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的全面国际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期刊编辑人员应尽快提高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理念国际化,科技期刊也要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应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期刊管理理念、模式、运作方式为我所用;期刊内容国际化,应密切注视国际体育科研动向和前沿研究状况;期刊稿源国际化,积极向国外宣传自身,吸引国际优质稿件;审稿和编委国际化,扩大国际知名编委的比例,切实发挥其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作用;编辑标准和规范国际化,采用国际通行的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和规范;印刷装帧国际化;主动联系国外著名检索系统,根据其学术质量和编排格式要求规范期刊,争取提升进入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的数量和层次;发行国际化,收集国外读者及体育科研单位信息,先采用赠阅方式,逐步拓宽发行渠道。
3.5  以有选择地刊登广告为突破口,提高期刊经营运作效益
    我国体育核心期刊作为学术期刊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但在保证办刊质量的同时,开展与期刊相关的经营活动不仅是国外著名科技期刊的成功经验,也是使我国体育核心期刊走出经费紧张困境的有效手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期刊广告和经营工作:
    (1)转变期刊从业人员观念,增强竞争和市场意识;
    (2)强化期刊特色,做好期刊自身定位;
    (3)拓宽发行渠道,提高期刊发行量;
    (4)制定符合自身的期刊广告计划;
    (5)尝试有效的期刊营销模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