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体育文化考古为研究体育的萌生和发展、体育的起源和传播,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翔实的实物资料,为深入研究体育的文化意蕴做出了重大贡献。丝绸之路体育考古调查和发掘得到的古代体育资料,正是解答如体育的起源、体育的功能、体育的演变规律等诸多问题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丝绸之路体育考古开拓了体育研究的新领域,它不仅为古代体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研究对象,扩大了体育研究的范围,开拓了体育研究者的视野,并在探索体育的起源和体育发展史的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其研究成果也将改变体育史编写和研究中存在的各种现状。如,以汉族为中心,忽视了其他少数民族;以中原为中心,忽视了周围边远地区;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等。总之,丝绸之路古代体育研究对考古资料的这种依赖关系,终于使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文化考古成为横跨考古学和体育学这两大学科的边缘性学科。
1  考古学、体育考古学与丝绸之路体育考古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是历史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古代文化遗物和遗迹的调查发掘,并对由此所得出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自19世纪中叶诞生之时起,迄今已走过了整整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当代,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考古学已有它的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的。一般认为,考古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年代范围限定在古代,所以它较少涉及近代史,更与现代史无关;二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主要的是各种物质的遗存,即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这是考古学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的历史学的最重要的不同点;三是通过对实物资料的发掘、整理,最终达到对人类古代社会文化的研究。
    体育考古,作为一种系统方法,是从体育史的角度出发,把人类遗留下来和当代尚存于某种原始状态的各种与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遗物和遗迹,作为实物标本进行考古学研究的一门学问。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体育文化(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一般来说,考古学和体育史往往有着共同的研究资料。体育史的许多研究对象,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到以后各个时代的绘画、雕刻、各种工艺品上的装饰及寺庙和石窟中的有关描绘,以及许多体育活动场所等等,都属于体育考古研究的遗物和遗迹。
    体育考古学,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体育文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特点并不仅仅在于鉴定某些体育文物的时代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以考古调查、发掘或传世之遗物和遗迹中与体育文化有关的实物为母体,对体育文化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探讨,以揭示体育文化形态各个方面发展的历程和演化规律。它既是历史科学中考古学的内容,又是体育科学中体育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体育考古学与其他专题考古学分支和其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同样在考古学和体育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是体育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汉族传统体育在内的,融合多种民族体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娱乐、休闲、养性等体育活动的总称。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源远流长,它由于长久风行使文化变成一种群体生态,一种文明方式。并渗透在社会体制和各民族生活方式中而成为一种宽阔的发生方式。因而追溯丝绸之路古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演化轨迹,就成为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的重要任务。
    自然界的动物世界中独立出来走上了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征途。虽然从打制简单、粗糙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演进到以磨制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却锻炼了人类的思维意识。在制作生产工具、采集和猎取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产生了表达内心喜悦和情感、交流信息的欲望,找到了以语言、歌舞、体育、雕塑和绘画等形式作为表达形式。进入文明社会,伴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加速了物质财富的积累,体育也逐渐走向繁荣,深入到人类生活之中。体育门类众多、形态各异。另外,对体育考古研究对象的理解,绝不能孤立地就物论物,而应该联系与之共存的其他物品的意义和功用,并把它置身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中,来解释它们所隐含的文化意义。
2  丝绸之路古代体育遗迹与遗物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的研究对象是经过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得到的古代体育遗迹和遗物,属于造型的范畴,具有生动形象的形态特征。
    自立题开始,我们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对丝绸之路的体育进行考古研究。以系统论方法确立内容框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方法和专家咨询以及文物考古等。多年来,我们查阅了有关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地理、民族、人口、艺术、科技、民俗、体育和宗教方面的典籍、文献;分别到西安、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山拉稍寺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磨咀子汉墓群、张掖马蹄寺和金塔寺石窟、酒泉丁家闸古墓群、嘉峪关古墓群、黑山石刻岩画、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库车的克孜尔和库木吐拉石窟以及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博物馆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认识到丝绸之路东段地区(中国境内)所遗存的那种朦胧于养生、模仿、军练、祭神、娱乐和泛文化之中的活动是体育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因素和生态环境。它为丰富我国乃至世界体育史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校勘、辑佚、考证提供宝贵资料。
2.1  丝绸之路古代人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从河西走廊和新疆发掘出土的古代居民头骨表面性别年龄标志和有关文献资料,反映出当时丝绸之路集居的民族发育缓慢、衰老快及寿命短等特征。
    丝绸之路所出土的珍贵资料,还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发展与人类体质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上述珍贵资料充分反映出千余年来人类的体质经历着不断变化,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人类文明的发展,医疗卫生和保健措施的相继形成和建立,以及原来相互隔离的人群间的通婚等,使人类体质在形态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人们对抗衰老,健身养性,延年益寿等方面的强烈追求等,这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对人类体质的影响和人类生命科学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2  弓箭之术
    丝绸之路广阔的草原、沙漠、戈壁地带,历来是我国各少数民族生存、繁衍和活动的大本营。它们尽管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历史渊源不一,但其生产技能、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大多与狩猎、游牧生活相适应,并显示出凝聚在弓箭上的文化特征。
    由于丝绸之路聚居着匈奴、突厥、粟特、回鹘、党项等无数民族,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加之连绵不断的战事,使其射箭术和骑术都得到了发展。石窟壁画、遗书、汉简、画像、彩陶、岩画为我们留下了古代丝绸之路游牧民族射猎禽兽的真实写照。为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弓箭文化的渊源和演变开阔了新的视野,提供了信息。因为,弓箭自古以来,不仅是狩猎生存手段,也是军事技能的教育手段,并形成了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弓箭文化系列和理论基础,相继还出现了不少论著。由于学习射箭与礼乐的紧密结合,要求以体习礼,射箭被列为一种礼仪,充分渗透出深厚的文化气息,蕴涵着难度和哲理。
2.3  马术
    古丝绸之路上到处都是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在这里定居的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矛盾斗争,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特征。生态环境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不断倾轧,使马上文化得以发展。出于生活牧猎的需要,不仅发展了养马业,培育了驰名的天马、汗血马、千里驹等优良马种,形成了驯养、放牧、繁殖等完备的管理制度。而且还掌握了熟练的骑术,并与其他文化与娱乐等融会形成出现了赛马、马伎、马球等竞技体育运动。
2.4  蹴鞠
    蹴鞠(古代足球)是战国时期齐、楚地区民间流传的体育项目,到了西汉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西汉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
2.5  博弈术
    博弈是古代人民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颇为广泛的游戏行为。它参与了人类日常生活、生理、心理等机制的调节,孕育了人们拼搏求胜的精神和思想品德及审美情趣,并铸成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文化形态。
    博弈的本质属性是游戏,后又引申发展为娱乐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博弈主要由“博戏”和“弈戏”两部分组成。其“博戏”包括:六博、樗蒲、骰戏、钩藏、双陆、打马、骨牌、麻将、蹴鞠、赛马、捶丸、斗鸡等。“弈戏”包括:围棋、象棋等。博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最初的游戏娱乐向竞技性、体育性、教育性等方面不断发展,并形成雅俗之分。
    丝绸之路的博弈文化与其它诸种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存的壁画、文献、木俑、博具、简牍都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视觉形象和文字记载。
    丝绸之路所遗存的博弈文物,为文字史料作了形象、真实的诠释,使人们一目了然古代博弈文化的实况。
2.6  武术与导引
    丝绸之路所形成的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尤其是哲学、文学、宗教、医学、军事、戏曲、祭礼、舞蹈、狩猎等对中国武术与导引的完善和体系的形成,曾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2.6.1  武术
    丝绸之路聚居众多以游牧狩猎为生的民族,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致使当地各民族形成一种强悍、勇猛、好武的习性,并创造了特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武术发展极其紧密的文化渊源关系。从丝绸之路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凝固在弓箭上的武技文化。当然,狩猎本身不是武术,但弓箭的技法和杀伤力,逐渐变为军事战斗的重要武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弓箭又开始向着文化功能转化,使其变为游离于军事功能之外的武术文化。
2.6.2  导引术
    汉唐间,随着东西丝绸之路的开拓,经济文化的交流,丝路文化之一的导引术日臻完善,并成为我国养生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导引术的产生、发展、传播主要是处在佛教文化涵盖的时代,建造有专为禅定服务的禅窟、禅寺、禅堂、禅房等建筑。僧人修禅心定,抄经译典,所沉积的经验,为佛教禅学的发展和导引诸因素的进一步孕育和创造提供了高智慧的物质条件。
    丝绸之路现已挖掘和发现的古经卷与古文献约有数万卷,所记载的教义和戒律亦复不少与导引功理和功法有着有机的联系。
2.7  角抵与百戏
2.7.1  角抵
    角抵是相扑的前身。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形式。狭义角抵是指摔跤和武术散打,广义角抵是以杂技、乐舞、幻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文体表演。两者之间纵横交叉联系,但有不同的活动特征。汉代角抵戏,以其内容丰富多彩,赢得了不少观众。角抵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有着联系,现存图像为我们深入研究角抵的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实际上,《东海黄公》之前的蚩尤戏、角抵戏,已知是一种戏弄式的角抵,与作为体育竞技有所区别,但有十分相关的联系。角抵戏极大地作用于后世相扑、摔跤等的形成。两宋勾栏瓦舍中十分多见的“相扑”“争交”,正是角抵的传承。
2.7.2  百戏
    丝绸之路所遗存的“百戏”内容极为庞杂,除角抵力技之外,主要有形体技巧,例如: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阿斯塔那古墓和陕西相继出土有不少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百戏图像。
    此外,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抵达张掖参加27国的商贸大会,他以“百戏”搭台,来展示国力,效果甚巨。
2.8  其他
    丝绸之路所存的文物中,还有大量反映与现代体育有着直接联系的珍贵资料,例如:唐时期新疆阿尔泰地域的丁零人就有“骑木而行”的滑雪运动。还有自秦汉以来,就广泛开展的踏青、跳跃、游泳、操舟、竞渡、举重、扛鼎、秋千、竹马、投壶、滑沙、登山、舞蹈、投石等等体育运动。
3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的目的和意义
    丝绸之路考古调查和研究的体育遗迹和体育遗物,作为古代人类意识形态的载体,首先是属于人类的创造,记录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更是人类行为的承担者,以及意识形态思想和观念的物化,隐含着古代丝绸之路人体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由于体育的发生和形成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制约,如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其自然具有历史性、朝代性和民族性。丝绸之路体育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目的和意义,不应该局限于对体育遗迹和遗物的描述、分类及断代,而是需要透过古代体育所表现的形式,分析它们的技艺,寻觅含在古代体育中的思想性,找出推动古代体育发展的规律。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不仅为丝绸之路体育考古奠定了基础,丰富了我国体育考古的内容,也拓宽了我国体育考古的视野。同时,也为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确实可信的研究资料,弥补了体育史研究资料的缺陷。尤其是我们凭借手中掌握的最新资料,对丝绸之路古代体育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并发表了专题论文,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透过这些遗迹和遗物所表现出的各种体育形态,分析它们与现代体育之传承关系,探究隐含在丝绸之路古代体育形态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寻觅隐含在出土文献中的古代人类的体育观和实践性,找出推动中国古代人类精神文化创造和体育起源以及发展的规律。它与考古学要实现的 “在于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作者:李重申(兰州理工大学)
          李金梅、路志峻、刘克俭、苏瑄、李小惠、陈雁杨、
          李娜、李小唐、林春、张有、陈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