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体育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研究

(项目编号:1161SS07118

 

 

项目负责人:袁大任(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而且延续至今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富于创造精神,不仅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在创造着独具特色的当代优秀文化,其中,也包括丰富多彩的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体育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界根据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新时期的实践,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遵纪守法、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它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当代中国体育的文化结晶。

    今天,以武术、气功、龙舟、围棋等独具中华文化魅力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有着非常广泛的国际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对外开放、和平崛起、和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建设要大发展、大繁荣和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中,体育界责无旁贷。

    

    一、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派出了大批体育团队,带着中国人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其中,以武术、气功、围棋、龙舟等具有民族体育特色项目的出访团队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它们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中华体育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先后有多人在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国体育文化。

    与此同时,我国还派出了大批体育援外教练,他们在受援国广泛传播了中国体育文化。

    此外,我国还利用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宣传中国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别举行的总局部分司、中心(如宣传、外联司,武术、气功、水上、乒羽等中心)负责人及专家座谈会、中外体育学者座谈会(曲阜)等,我们了解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传统狭隘体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停留在只关注提高运动成绩上,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体育界尚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对体育文化的学习、理解和认识,对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化新形象深刻认识、设计和包装均有待提高。

    2、总局以往的体育团队出访,尤其是近年来出访的团队,任务单一,仅仅是为了完成各项体育赛事任务,很少派出大型的体育文化宣传团队,包括奥运会、亚运会这类大型体育代表团中也几乎没有体育文化宣传的人员和活动安排。

    3、缺乏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传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广、传播。

    4、缺乏与文化、民族、教育、旅游等部门协调,利用各自的优势和主办的各种国际活动宣传中国体育文化。

    5、缺乏体育文化工作的管理、协调机构,体育文化工作处于缺乏规划性、计划性的局面,各司局、中心以及各省市举办的体育文化活动分散无序。

    6、体育文化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目前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保证。

    7、缺少有质量的体育文化宣传品,如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高质量的宣传画册、光盘等等。

    8、少数教练员、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文化修养。如在雅典奥运会上,个别运动员获奖后被授予花环,但走下领奖台他们就将橄榄叶花环丢弃了。他们扔掉的不仅仅是一束花环,而是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传统,是竞技者的文化素质。

    9、中国体育文化的声音在国际上不大、不响亮。我国派往国际体育组织任职,尤其是担任高级职务的人不多。以往派往国际体育组织的人员多数只熟悉相应的体育业务,但缺少全球化的视野,很难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寻求利益。这也反映出我们对于派往国际体育组织人员数量、质量工作的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研究,提高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在当今世界的各种竞争中,文化竞争是一个重要领域。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体育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体育的文化竞争绝不仅仅是运动技术水平的竞争,它也包含着文化观念、文化品牌,乃至文化体系的竞争。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也是《奥林匹克宪章》明确倡导的宗旨。

    体育对外交流活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界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并要以全球化的视野、时代的眼光、创新的观念,自觉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战略中。

    2、建议授权体育文化发展中负责协调总局各司局、中心以及各省市的体育文化工作。增加对体育文化中心的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比如,利用“中国年”、“中国节”,或到奥运会、亚运会举办城市,或欧美国家举办各种体育文化展示活动等。

    3、建议给予体育文物出境展览通关便利,以便使其能够发挥展示中国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

    4、加快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建设,发挥其搜集、整理、研究、展览、宣传体育文化的功能;制定民族传统体育(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体育活动)的挖掘、整理规划,将那些适宜当代推广的体育娱乐健身项目逐步规范,推向世界,如太极拳等。

    5、文体不分家。古今中外历来如此。体育与文化艺术活动从来就是一体的。奥运会、世界杯有文化艺术的参与,“文化年”也有体育活动助兴。体育部门应与文化、民族、教育、旅游等部门加强合作,利用其资源和主办的各种国际性活动,融入其中,积极参与推广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近年来,少林寺借助音乐、舞蹈、宗教等非竞技体育模式将少林武术推向世界即是一例。

    6、利用各种国内外举行的大型体育活动,广泛宣传中国体育文化。比如,利用奥运会、亚运会的机会举办相应的体育文化展览宣传活动等。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赛事,如F1、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应多利用主办地的文化特色,包括节庆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除赛事安排外,应考虑增加体育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并鼓励各个承办城市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接待单位也可以安排外国参赛团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品尝饮食文化、欣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

    7、建议出访体育团队在服装、饰品、标志、礼品等方面讲究中国文化特色,事前应多方面考虑,精心设计。参加大型体育赛事尤其需要重视中国文化特色的表现和整体形象设计。

    8、因“生存”理念、文化内涵以及活动方式不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方式不同于现代体育流行于世界的固有模式(如运动会、比赛等)。这是我们需要给予充分认识的。建议武术、气功、棋牌、社体等中心注意加强文化建设,出访团队不应局限于参加正式比赛,也可以专门组织双边交流和多边交流的互访,尤其应注意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比如,组织国内知名的传统武术代表人物到国外巡回访问等。

    9、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品牌”的建设。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体育,如从项目到竞赛方式,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消化、吸收、创造。中国的许多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汽车制造业、电影业、图书出版业等,呈巨大的“文化赤字”。

    我们的CBA联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NBA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适合国情的、适合中国观众口味的体育项目和运作模式。经济走出去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不仅要出口电视机,还要输出电视节目内容。我们不仅要“输出”武术,还要找到和“输出”不同于西方运动会的比武形式和评判标准。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体育文化项目和体育文化品牌。中国人必须打造自己的体育文化项目(如提到橄榄球和篮球,人们自然会与美国联系起来一样),打造自己的体育文化品牌,进而走向世界,就如同NBA一样。没有自己的体育文化品牌,就不可能影响世界。建议考虑(与国家民委一起)改造民运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举办东亚,乃至世界性的民族传统体育大会。

    我们还可以推动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包括冬奥会)、青运会之后,推出奥运会的“亚洲版”、“欧洲版”、“非洲版”,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多样性的实现。

    10、人是文化的载体。运动员不仅是体育文化(运动技艺、技能)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团队的文化素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必要对运动队和运动员、教练员等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11、大力开发和精心设计一批样式新颖、内涵丰富的体育文化产品,包括各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的徽标、纪念章、集邮纪念品、礼品、宣传画册、折页、影视短片等等,以备出访团队使用。

    12、建议各类体育传媒不要仅仅关注比赛和运动成绩,更要关注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活动。

    13、把选派优秀的熟悉体育业务的人士推荐进国际体育组织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让那些具有文化知识底蕴,具备较强公关交际能力,熟悉体育业务,同时拥有全球化眼光的中青年人士进入到各类国际体育组织中发挥作用,尤其要注意让他们发挥宣传中国体育文化的作用,并要适时地提出中国人的体育文化发展主张。

    14、加强体育人社会科学研究,从根本上改变国人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现代体育是舶来品,其运动原理、运动方式、竞技规则等等都是外来的,是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我们只要学习、引进、掌握、提高就行了。他们很少关注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民众的需要而消化、吸收和改造、创新,也就是“本土化”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关注较少。它们往往因为不是奥运会项目,没有国际性大赛,没有功利性的奖牌等,所以得不到与奥运会项目同样的政策和人、财、物的支持。所谓“中国文化走出去” (党的十七大对中华文化作了定性,指出它在时间上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在主体上包括中华各民族,在结构上具有基础性,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我国当代文化现实)主要是指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事实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缺少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它们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受到广大中国民众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如太极拳、武术等。它们应该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西方体育文化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体育文化的理念和传播方式;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同于西方体育以竞技运动成绩影响世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影响世界体育文化和影响人们生活的独特方式等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只有以全球化的视野,从大文化发展的角度,转变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我们才能看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文化价值,才能自觉地将它们推向世界。

 

    结语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国家文化发展的系统的大战略,体育界责无旁贷。体育界的各种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应当自觉融入这种战略中,并有所作为。要转变对体育文化功能的认识,充分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文化价值,给予必要的研究和政策支持,包括人财物的支持,以保证这项战略的顺利实施。

 

 

(全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