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竞技体育比较研究

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研究
1.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
    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简称NCAA)是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管理机构。“美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活动之所以得以发展和完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已被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把开展校际体育竞赛看做是向学生及教职工提供参与和观赏体育竞赛的一种文化娱乐途径。同时,学校也把校际体育竞赛当做提高学校声誉,吸引学生与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的高教体制虽有较强的松散性,各高校都有制定本校政策的权利,但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上,却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单一性。它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小、中、大学的业余训练来形成整个训练的一条龙体系,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运用法律手段,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大学生体育,并利用奖学金吸引优秀体育人才,是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之处,就是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保证运动员在思想品德、学术水准和竞技水平方面全面发展,为竞技体育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宪章特别强调“不允许把运动员视为获胜的工具,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学业,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运动员享有接受大学教育的任何权利、享有应有的待遇,参加体育运动、接受体育教育只是大学教育经历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条款为发展大学的竞技体育奠定了法律依据。
1.2  中美两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状况研究综述
    目前针对中美大学竞技体育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体制、美国高水平运动队演变和形成、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具体问题及解决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困难的办法可操作性4个领域。
2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2.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组织结构与职能
    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NCAA负责组织全美大学生体育运动。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下设执行委员会,负责联合会的具体工作。执行委员会下设I级领导委员会、II级主席联盟和III级主席联盟,分别管理各级别的具体工作。联合会内部还设有管理纪律、规则等事务的分会。其基本目的是 “全国体育竞赛计划从根本上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联合会的主要目的是使校际体育运动纳入教育体系之中,使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使大学体育竞赛与职业体育完全分离”。
2.2  NCAA成员学校等级划分标准和类型
    为了避免不同规模和档次学校的同场竞技。NCAA划分三个级别,我们通常所提到的NCAA比赛,一般指Ⅰ级的比赛。NCAA成员学校分为正式成员、临时成员、成员联盟、附属成员和通讯成员五类。
2.3  NCAA执行委员会组织结构与职责
    执行委员会负责具体管理,由20名委员组成。执行委员会组织机构由公平竞争与运动医学委员会、荣誉委员会、决议记录委员会、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青年体育运动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联络委员会、研究生委员会、研究委员会、体育道德与伦理行为委员会、Walter Byers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技术交流委员会、核心课程委员会和竞赛规则委员会构成。
2.4  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指导原则与立法程序分析
    指导原则有全面发展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体育道德和伦理行为的原则、学术水平等同性原则、遵守制度原则、业余性原则、运动员录取和资格认证原则。
    立法是美国大学体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校际体育运动应遵循联合会的立法及法规。全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区域领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大学联盟会均应以联合会的法规作为其行为准则,并与联合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相统一。立法的条款分为关键条款、区域关键条款、一般条款和联合条款。
3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实证分析
3.1  美国部分大学竞技体育概述(略)
    对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竞技体育情况作了介绍。
3.2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内部管理体制结构分析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分为独立型的管理体制和非独立型管理体制两种。独立型的管理体制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直接管理,非独立型的管理体制则由分管竞技运动的系主任负责。独立型的管理体制和非独立型的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横向关系、评价标准和经费管理上均存在着差异。
3.3  大学生运动员的学籍管理
    大学生运动员的学籍管理主要体现在: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的毕业率一致、规范奖学金发放、统一的学分要求、严格训练时数、规定比赛场次数。
3.4  体育竞赛财务状况分析
    体育竞赛营销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基础。财务收入主要由:电视转播收入、锦标赛收入、授权或转让、调查、销售、服务等收入。财务支出:分别用于I级II级和III级。
3.5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招募方法
    美国录取大学生运动员除本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运动才能之外,还应包括以下四个条件:1、报考大学生运动员的人必须是高中毕业;2、高中期间必修课程的数目和成绩合格;3、核心课程的成绩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高中阶段核心课程的成绩要取得C或2.0以上的成绩;4、必须参加SAT考试或ACT考试,亦称学术倾向测试。
4  我国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体制
4.1  我国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演变进程
    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竞赛体制也不断发展完善。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竞赛体制的初步形成阶段;2、“举国体制”基本形成阶段;3、“十年浩劫”时期的竞技体育。
4.2  “举国体制”的完善与稳步改革
    在竞赛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以下的具体措施:1、将运动竞赛细分,实行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2、理顺赛制,实行分级比赛;3、 扩大参与主体,促进竞赛社会化;4、社会化、产业化竞赛体制的形成。
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90年代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目标,就是要改革现有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渐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的转变,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4.4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有:1、“举国体制”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2、“大型综合运动会”面临挑战;3、“三级训练网”的培养体系支撑困难;4、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无法解决。
5  中美竞技体育体制比较分析
5.1  中美竞技体育体育与教育的融合程度分析
    我国目前采取的高等教育体系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结合的措施,主要是通过体育系统办教育(如体育系统办大学),或者教育系统办体育(如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图通过这两种结合方式,实现高等教育体系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结合的目标,这种体教的结合方式,只能是在组织形式上的结合,亦可以称之为借助于外力的结合,借助于政府管理权限的结合,缺乏内在的凝聚力,一旦外力解除结合也就自然解体。
5.2  我国竞技体育与教育结合方式初探
    为了探索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的有机结合,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1987年前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通知》,确立了51所试点学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高水平运动员。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再次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在全国确定了53所高等院校为试点院校,十多年来,试办工作在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摸索中不断提高,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竞技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部分地实现了由“教育部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些矛盾属于深层的,难以用修修补补进行整合。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试点工作也就背离了初衷,不利于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5.3  竞技体育与教育融合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与美国相比存在的问题:未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与教育融合中面临大的约束、两者的融合过程没有实现协同配合、我国的融合过程打乱了竞赛市场平衡。
规范研究。
    作者:池建(北京体育大学)  
          李晓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