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的社会心理效应分析

1     大众对奥运会的社会期望
1.1  社会期望的内容与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2008年奥运会的意义,在面临这个重大社会事件时,个体、群体、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承担怎样的角色,不同地区、社会层次、亚文化圈、职业、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制约这种社会期望的具体内容与表现;此外,鉴于我国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特殊性,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众的这种社会期望在内容、强度等方面具有哪些跨文化的普遍性与独特性。
1.2  社会期望的行为效应
    研究不同的社会期望所可能引发的行为效应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从类型来看,这种行为效应既可以表现在政治领域,如大众对政府相关决策的支持或反对;也可以反映在经济活动中,如参与和奥运相关的生产与消费活动;还可以通过大量的文化活动加以体现,如参与会徽、吉祥物的设计与遴选,关注与奥运相关的信息等。其次,可以从效果来评价不同行为所具有的消极与积极意义;再次,从时间维度分析行为效应的时效性与可持续性,即不同的社会期望所带来的短期与长期行为效应。    
2  奥运会与社会群体互动
2.1  群体互动的类型
    作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交汇点,奥运会的举办为国内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与平台。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对主要的群体互动类型加以研究。第1,专业群体——非专业群体,即竞技体育从业团体与群众体育团体的互动;第2,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即参与奥运组织和承办的政府组织与大量非政府组织间的互动;第3,主流群体——边缘群体,即社会中弱势群体与各种强势群体的对话与交流。
2.2  群体互动的途径
    了解互动,即由发生的途径和渠道对于避免过激冲突,合理引导互动方向,产生积极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价值。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互动的心理机制与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类型。先是对称性的社会互动,即具有对等关系的群体与组织间的对话与交流,包括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其次,由于互动双方的地位、作用存在差异,群体间必然存在着复杂的非对称性互动,包括暗示、模仿、从众、感染等,这3者是形成群众心理的三大原质,也是大量非正式群体交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2.3  群体互动与和谐发展
    目前,随着国力的增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便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秩序良好,保持安定团结。奥运会是牵动全民各阶层、各群体参与的活动,不同群体间的交互作用会引发怎样的结果,如何认识和看待其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奥运会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互动功能,减小其消极效应,达到进一步提升民族形象,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  奥林匹克文化与时尚
    奥林匹克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欧洲,以希腊文化为起源,以个人自由竞争为背景,以科学思想为核心。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同时又是一种民主文化。《奥林匹克宪章》中这样描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显然,奥林匹克运动旨在促进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了解,成为各民族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渠道。
    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对各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同化、融合、兼容和统摄能力。它承袭了古代奥运会“神圣休战”的传统,加入世界和平潮流。奥林匹克文化同时作为一种民主文化,强调以公平“无私竞争”的精神,消除敌对情绪。这种竞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和平与进步,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和平、民主、进步、团结、友谊等共同理想中。
    奥林匹克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是各项体育赛事及其规则,是各国的运动员、裁判员,这种文化表现形式最直接心理效应将表现为对时尚的影响。正如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之后,唐装风靡全国各地一样,2008年奥运会必定会对国人的生活观念与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对此,2008年奥运会势必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追求健康、参加健身运动将成为现代国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2008年奥运会同样会极大地影响消费与时尚,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因此,研究奥运会带给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消费心理的影响,能够为更好把握市场需求,做出最优化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为时尚的一种,奥林匹克时尚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在整个奥林匹克时尚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可能会被新的时尚所取代,而另一部分内容则会积淀下来,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对此,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纵向研究加以探讨。  
4  奥运会与民族性格的重塑
4.1  社会认知与社会态度
    奥运会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契机。在社会认知中,不同民族与种族的人之间往往存在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通常立足于自身的民族文化,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导致不同民族间的社会认知偏差,从而影响对其他文化的社会态度,反映出文化的排异性。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制造一个各国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直接接触和碰撞的机会,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进而矫正认知偏差、改变社会态度。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无疑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4.2  民族性的现代化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绝大多数人在思想、情操及行为上所表现的某种大概固定的性格形态。民族性格长期累积经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系统,文化系统也反映着民族性格的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神,长久以来儒家文化为主流,辅以道、法、墨各家。肯定人生的价值,重视道德的生命,因而发展出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厚生的科技观;天人合德的情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缺憾,如缺乏竞争意识、科学观念,缺乏培养发展个性的环境等。
    奥运会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活动,正如我们在前面奥林匹克文化的剖析中所指出,强调科学、民主、和平、竞争,提倡“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同时建立了完备的公平竞争规则,这种公平竞争、民主竞争的特点,正是中国民族性格现代化所亟需的品质。就此意义而言,奥林匹克运动是一次民族性现代化的基本训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中华民族性格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过程,将更好地揭示现代化历程中的民族性格发展规律。
    任何异质文化的碰撞,都将产生火花,不同文化的交流,既相互排斥,也相互借鉴。源于西方蓝色文明的奥林匹克运动,无论从其竞赛项目,还是从参赛人员构成来看,都强调了西方体育文化,奥运会极少在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城市举办,这就限制了其从西方以外的文化中吸取营养的机会。当源自蓝色文明的奥运会来到黄色文明发祥地——中国,这两大文化间的碰撞,无疑将为两种文化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提供了最直接、最快捷的通道。这种文化的交互过程,一方面将推动奥林匹克文化向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对两种文化间的跨文化交流、合作与交融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奥运会最为深远和潜在的社会心理影响,还需要从文化心理学的视野加以审视。
    总之,奥运会在我国的举办,将对国人产生从近期到长远、由外显到潜在的社会心理影响,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在举国上下迎接奥运的今天,我们亟须立刻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作者:游旭群(陕西师范大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