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展现和传播轨迹 ------一次有关奥运文化的田野调查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表现及传播渠道进行研究。通过对29位生活在北京的民众进行半结构的深度访谈,研究者根据StaussCorbin建议的扎根理论数据分析步骤与技术,将所有的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换成文字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受访者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之中,并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大多数受访者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北京城市发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增进中国同世界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等方面所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受访者的普遍认同,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确实是 “党和国家英明的决策”,同时,访谈中也反映出北京奥运会在筹备,举办过程当中出现的诸如老北京传统文化流失,举办城市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评价北京奥运会。

实例:

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北京奥运会)那就是让世界知道中国更加强大,不是他们印象中的东亚病夫,展示了中国的强大,现在在世界人眼里头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了,旅游啊,能让世界人知道中国是文明古国,反正是声誉上影响比较大,可能是持久的”(Xb26-CSF

 

“我觉得把中国的整体形象,整体印象向世界打出去了,毕竟中国最近也确实受到了世界上的压力是不小的,那么这一次作为一个正面的形象打出去,将对中国来说是有帮助的”(Xb23-RL

促进城市建设

 “北京这个城市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这块,应该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应该说没有奥运会也会发展,但是可能来讲做的是不是没有这么快,或者说大家的心气不是哪么的往一块使,有着奥运会吧借着奥运会都纳入到这个系统里面来了,很鼓舞人心的”(Xb19-XCY

提高文明素质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人的素质的改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体育细节方面,比如排队的改善啊,观众素质的改善啊,相对以前比较不好的陋习已经改了比较多”(Xb21-WXX

Xb08-RP作为一名盲人运动员,认为现在大家开始更加的关注和关爱残疾人了

“单说残奥会的吧,就是大家对残疾人的关注更多了。残奥会去看的人也特别多。我2004年去雅典的时候,看的人很少。咱们国家气氛比较好”(Xb08-RP

将北京奥运会视为百年的期盼,一生难得的经历

 “我们现在为了迎接奥运,我们唱歌也是为了迎接奥运,我们以唱歌来迎接奥运,我们本来想多做点事,结果我们这么大年纪啦,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事,所以就以唱歌吧,以这样的心情吧,来迎接我们这个,这个,这样的百年期盼的奥运会吧”(Xb20-LXR

 

“百年奥运,说心里话特别激动,非常期待奥运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然后通过一些培训,安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我觉得通过奥运会对整个出租行业都有很大促进”(Xb28-YJL

 

改变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我当时(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奥运申办成功的时候是713号嘛,然后我们14号交志愿填报表,我那天晚上就在看,如果北京申办成功了那我所有的志愿都要填北京的,后来就这的是这样子,影响到我的学业,整个人生的轨迹都改变了,可能当时他如果没有申办成功,可能我会填一些其他的学校,那不一定撞车啊,撞来撞去可能就撞走了,但我的所有的志愿上都填上了北京,我怎么样撞车,怎样调档,都还是在北京”(Xb18-PM

 

对于受访者来说,在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仍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受访者甚至并不认同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另外,受访者对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均能有所了解,访谈内容能够较为全面的覆盖奥林匹克文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自2001年申办成功后,无论是媒体还是社会各个方面,确实对奥运会的宣传投入了很大气力,受访者通过媒体的报道均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但研究中也发现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一种分散,错乱的状态,部分受访者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理解为“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奥林匹克文化思想体系核心内容的奥林匹克主义在访谈中很少被提及,访谈涉及到比较多的“奥林匹克精神”却又与在媒体上常见的宣传内容不相符合,这反映了我国媒体在对奥林匹克文化进行解读以及报道宣传上的存在一些偏差,将奥林匹克文化思想体系仅仅局限的理解为“奥林匹克精神”,而很少提及“奥林匹克主义”这一核心概念。

例如: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解

1)身体,心灵,精神,道德均衡协调发展

“奥林匹克精神嘛,我们不讲这个理论,我们就说最后达到的这个目的,通过锻炼,是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体力健壮,使周围的人更加和睦,更加快乐的生活吧,这是实实在在的说,说什么大道理也没什么意思,”(Xb29-BLS

 

“我是非常希望还原体育原有的本质,就是强身健体的一种工具,强调身心合一嘛,身体和心灵是永远分不开的”(Xb21-WXX

 

 我还觉得体育他要体现出一种,就像奥林匹克精神一样,他要有道德,是吧?”(Xb01-CPZ

 

2)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

“因为你比赛都是要为国争光是吧,像这些都在体育里面都要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体育还是很好的。不仅是体育,实际上把体育和文化和教育都结合在一起了。我是这么想的。可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Xb01-CPZ)”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化表现方面,奥林匹克文化的艺术形式,包括官方组织的以及民间自发组织的,都很好的展现了多样的民族和世界文化,增进了北京同其他国家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从对受访者参与北京奥运会程度的分析,反映出北京民众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积极参与,确实体现出了全民参与的特点以及北京民众对于百年奥运的热情。另外,城市的特有语言,百姓传统的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社会组织等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也都有所展现,较有代表性的描摹了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城市图景。

实例:尽管John MacAloon认为奥林匹克文化呈现出地区多元化的趋势,呈现一种非西方主义的,非霸权的状态,但是在访谈对象看来却不尽然,如Xb11-MQ说,

“奥运会本来是西方国家的一个产物,然后一直是在西方国家来办,亚洲只有日本韩国各办了一届,日本是亲美的,韩国跟美国也是同盟嘛,等于也是西方国家,美国的力量咱们不能忽视,超级大国,只要你亲美,那任何事情都好办,只有他们两个国家办过,他们这两个国家的开幕式都是下午,中午,白天办的,因为西方国家说是你们必须给我白天看”(Xb11-MQ

北京地区特有的文化形式展现

Xb09-JFX是地道的老北京,他风趣地说:“我从小生长在满族人家,我的老祖宗是九千岁,皇亲国戚下来的。过去叫爷,现在是孙子。”他在访谈中也提到了北京地方语言的变化,

“(老北京讲老礼儿)一个是讲老礼儿,另一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你看今天客人来了,甭管多大岁数,我都叫“您”,为什么?这是礼节。为什么过去打架的很少?他礼到了,礼多人不怪。碰您一下,“呦,对不起您了,您伤着没有,我带您去看看,给您请大夫去”——那你说你还有什么话说啊。现在撞了,横着看一眼,“你他妈横着眼看我干嘛?揍你丫的”

同时,身为传统小吃店的老板,Xb09-JFX也谈到了老北京的吆喝

“你看像老北京的贯口、吆喝,就早餐这些,我一口气就能说下来。老北京的,炒肝羊杂豆腐脑豆浆馄伅粥羊肚汤豆汁油条油饼烧饼烧饼加牛肉烧饼加肘子烧饼加鸡蛋茶鸡蛋包子卤煮豆腐卤丸子,一口气就得全说下来”(Xb09-JFX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传播渠道研究方面,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部分受访者主要还是选择电视媒体作为了解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渠道,收看频道上以央视CCTV5,CCTV2,CCTV1为主,受访者普遍并认为央视在北京奥运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比较及时,全面,且富于人性化的报道了本届奥运会的整个过程,但也有受访者对与央视的出镜记者,演播室的主持人的业务水平进行了质疑,认为目前出境记者的报道团队在整体上的素质并不是很高;在使用电视媒体的时间上,呈现出三类收看时间。

全球化的生产力标志是信息技术革命,其代表性技术就是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以及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因此网络使用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在本研究中进行了探讨,对受访者使用网络的分析表明,使用者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中以浏览信息居多数,而作为互联网特点之一的互动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受访者很少提及参与网络互动的情况,对诸如参与论坛讨论,发表话题,发帖,跟帖,网络日志等行为也都表示很少参与或缺少持续性,同时,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上存在同质化现象。

实例:使用态度中的正面评价

 我觉得……挺满意的。最主要的是他们(央视)拿了好多频道,一半的频道都拿来转播了,基本上比赛都能看到。而且有一个新闻频道特别好,那个场拿金牌啊,中国队拿金牌啊,它马上切过去,随时能看到拿金牌的场面。然后还有金牌榜,那个做得挺人性化的。右下角有个金牌榜,你想看的话别的频道是定时播,但那个是全天都有。(Xb16-HJP

同时,访谈对象对于电视媒体报道所表现的人性化方面内容印象也比较深刻,

“比较人性的是那对夫妇,夺得首金的那个女的选手。我觉得他们的报道就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也让我觉得比较温暖。他两次都是莫名其妙的最后一环出现重大失误,失去金牌。但是他的妻子对他仍然是那么的真情相待,让人觉得特别的暖。”(Xb27-LZ

 

吉尔茨的“深描”方法,为传播学视角的文化研究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关于“深描”,其精髓之处在于,它是对文化的阐释(interpretation)而不是解释(explanation,使得研究过程更加贴切于现实中的文化表现;另外,它关注于微观的日常行为,从巴厘岛的斗鸡到北京城的奥运盛宴,都是一个生活过程,而身处其中的人们怎样体验和行为,就成了“深描”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蕴含的“意义”就是“深描”要挖掘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吉尔茨超越了许多文化研究学者,避开了许多“权威”理论和方法的束缚,为的是探寻科学研究最终也是最佳的目的地。

所以,本课题就是学习和沿用了吉尔茨的深描理论和方法,力求触摸到现实问题的核心环节。

在挖掘和整理文献时发现,21世纪以来对于“奥林匹克”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趋势,就是陡然转到一个深度和广度都让人惊愕的水平。这与全球化趋势有关,与奥运会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有关,与像中国这样的“崛起大国”的积极参与有关,许多主流学者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或者以前的学者改用主流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奥运现象”了。

当奥运会被确定为超级事件(mega-event),它的一切过程和影响集中在这个“事件包event complex)里面, 带有“事件生态学”(event ecology)或是“表演集合”(performance complex)特征,因此,当我们进一步研究奥运文化时,就需要从事件生态学的角度重新考察。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仅仅是个开始。

 
(原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