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期间防范狭隘民族主义的研究

孙义良,黄莉徐跃杰,刘亮,杜丛新

(武汉体育学院)

 

    1 狭隘民族主义的概念及主要表现

民族主义是一种不太系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强调特定民族的具体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强调民族利益至上,保护和传承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和疆界的完整。民族主义特别强调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对抗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各族文化应在国家背景下得到弘扬。

中国的民族主义则是在遭到西方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经受西方列强以舰炮为象征的军事侵略和以商品倾销为手段的经济侵略后,中国人才逐渐感觉到“他者”的存在。由此,中国的民族主义就带有不同于西方民族主义的独特特征。它既要反对西方的侵略,但又不得不处于向西方学习的尴尬境地,“西方具有了敌人老师的双重身份”。

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也称其为“激进民族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在中国,它常带有偏狭、激烈、保守、情绪化、非理性成分,表现出“弱国心态”和“受害者心理”,通常是民族主义中激愤、情绪化、非理性化因素泛滥的产物。

我国狭隘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1)偏狭的乡土观念、保守意识2)夜郎自大、故步自封、闭关自守;(3)国粹主义的心理,排斥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4)情绪化严重,激烈、非理性的成分非常多

 

2我国狭隘民族主义造成的消极影响

1)扩大了“中国威胁论”的市场

前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 先生认为,世界最怕的是中国狭隘民族主义的上升。世界害怕中国,就会对中国的崛起产生警惕、防范、不断设置障碍。

2)容易与反对改革的守旧势力相结合,形成压制改革的声音

狭隘爱国主义打着“爱国”的旗号抢占虚假的道义制高点,容易与反对改革的守旧势力相结合,形成压制改革的声音,影响国内各阶层对深化改革达成共识。

3)容易盲目排外,退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狭隘民族主义者很容易由反对西方,进而反对西方的一切。加上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大给其他国家带来的不安全感而导致被孤立、被敌视、被遏制,迫使中国走向封闭。

4)或自大或自卑,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心态

或骄傲无知、狂妄自大,或自卑悲观、自惭形秽,或是破口大骂、发泄不满,设置了很多隐形障碍,拖延了中国崛起的进程。

5)忽视民众个人的权利与利益,容易形成专制和独裁

在狭隘民族主义者看来,为了维持民族的生存,无论怎样牺牲个人都是理所当然的。狭隘民族主义并不必然导致专制,但中国传统的专制文化基础,很容易为专制和独裁所利用。

 

3 狭隘民族主义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

1)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

中国处在一个敏感的成长期,世界以复杂的心态和目光注视着中国。狭隘民族主义容易使西方数倍放大中国目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损害其国际形象和世界声誉。

2)为“中国威胁论”做一个生动有力的注解

如果国内民众始终怀着被欺负、仇恨的、报复的心态,就是授人以柄,会证实外界的种种担心,会强化“中国威胁论”。

3)增大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摩擦,影响中国顺利融入世界

近来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的过程中,就能分明看出中国与西方世界发生的种种摩擦。狭隘民族主义的出现,会增大已有摩擦,影响中国融入世界。

4)容易产生社会振荡,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伴随着社会不公、贫富悬殊、下岗失业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国内不安定因素正在聚集。出现激烈的群体性对抗行为,造成中国社会的振荡,不是没有可能。

5)有可能影响中国高层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影响对外交往和开放

非理性的激进情绪在全国形成浩大声势,成为具有合法性的“民意”,就有可能影响高层战略的制定和政策的走向,从而影响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程度。

 

4从理论上看,中华体育精神对纠正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潮可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体育精神是指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华体育精神是由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精神、实用理性精神组成。它具有现代品格,是开放与现代的。

中华体育精神倡导爱国主义、重视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注重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这些与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相同的。虽然中华体育精神同样也讲“对抗”、讲“尚武”,但这与狭隘民族主义者的主张有所不同。

1)同是讲“对抗”,其内容与状态不同。

狭隘民族主义所主张的对抗,是由刚性对抗美国扩展到强硬对抗整个西方世界。凡是国外的东西,不论经济或文化上的,都要坚决抵制,不与之来往。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化、不理智的冲动作法。相比之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对抗”,是在遵守规则之下的对抗,而且体育规则的设计是周密和完整的,能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与认同。它是理性、合理的,而不是感性、冲动的。

2)同是讲“尚武”,其目的不同。

狭隘民族主义“尚武”的目的是:以牙还牙、以恶抗恶,以暴力对抗暴力。这样的动机和出发点容易导致战争,促使中国对外国际关系的全面恶化。中华体育精神的“尚武”,是倡导运动员要英勇无畏、敢打敢拼、不被强大对手所吓倒。 “尚武”精神的最终目的是要树立中华民族的光辉形象,消除民族误解与歧视,寻求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维护和发展世界和平。

中华体育精神不仅能冲击狭隘民族主义,而且还能修正狭隘民族主义认识上的偏差。

1)对规则意识的坚守

狭隘民族主义者主张“强权即公理”,没有看到规则意识对世界各国的制约。如果美国不遵守规则,我们可以谴责美国的行为,但绝不能否定规则本身。狭隘民族主义者由反对规则破坏者滑向反对规则本身,以野蛮的规则代替文明的规则,走向了弱者破坏规则的歧路。中国体育遵守比赛程序、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判决的规则意识是明确无误的。北京奥运会中,严格遵守“国际惯例”已成为共识。

2)对法治精神的遵从

中国体育通过一整套的完整制度、按法定程序、严谨秩序、标准规范地组织和操作各类体育比赛,它体现的是对法律意识、对法治精神的遵从和维护。这对充满情绪化、非理性、蔑视法律、轻视规则的狭隘民族主义而言,是极其有益的修正。

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国民族主义可以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中华体育精神有助于我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建设。价值取向上,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国民族主义存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两者都重视和鼓励爱国,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有力工具。又如,两者都提倡英雄主义,甘愿为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利益,都塑造荣誉感和牺牲精神,在社会中可造就一种奋进向上、生死与共的民族情感与民族凝聚力。再如,两者都不排斥民族传统文化,都对民族传统持不同程度的认同态度。因此,两者不会相互排斥、互相否定,而是可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中国大多数民族主义者不论是从文化、从种族、或是从情感上都较易接受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体系。

 

5从实践上看,建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要警惕和防范国内狭隘民族主义。

防范措施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积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以开放的眼光、平和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尊重和宽容对待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民众应摆脱“受害者”的弱国心态,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维护其他民族的正当行为和利益,展现出宽宏大量、豁达开朗的“君子风度”。开放的中国要向世界微笑地做出“不记前仇”、“负责任”的大国姿态。

2)加强宣传沟通,使民众对狭隘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危害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警惕警觉。

在爱国热情高涨的同时,让国民对狭隘民族主义带来的危害和负面效应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一旦赛场出现过激场面时,国内观众要能维护大局,增强应变能力,做到头脑清醒,不捣乱、不起哄、不参与,积极配合安保人员,保持克制,理智地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强化组织培训,针对偏激行为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对奥运安保体系与反恐怖体系的协调运行要进行实战演练。

针对当前北京奥运会恐怖威胁形势,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奥运会安保工作需要,强化组织培训,认真组织奥运安全保卫演练,磨合“奥运安保体系”与“反恐怖体系”的协同运转机制,建立有效的跨部门、跨机构协同关系,加强各级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能力,实现军地联合指挥的有效对接,全面做好北京奥运会期间防范和处置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准备。

4)广泛搜集情报,将危害大型赛事安全的过激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现代大型体育赛事中,不确定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这迫使应对和处理工作相应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报工作可将过激行为或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较小的代价避免事态扩大化和出现不可控的局面。在球场骚乱、恐怖行动、社会危机发生之前,可通过现有的系统预测到危机的到来,从而相应采取应急措施和行动,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恐怖威胁、干扰破坏,减小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性。

5)快速采取行动,动员强大警力平息赛场骚乱,强制干预并迅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对大型赛事的观众和球迷的安全防范需要提前准备,赛场安保人员对那些不文明的挑衅性和侮辱性语言,以及乱扔杂物等攻击伤害行为必须及时严加管理和惩处,维持良好的赛场秩序。一旦骚乱产生,就要实施赛中或赛后强制干预,动员强大警力平息赛场骚乱,快速处理赛场突发事件。与此同时,政府迅速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调动应急有效资源,实施紧急援救。

6)及时发布信息,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向社会如实公布事态进展情况。

如果发生了赛场骚乱或社会骚乱,有必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真诚公布有关赛场骚乱或其他突发事件信息,以最大效率把各种力量动员起来,迅速消解危机的破坏力,恢复社会秩序,以保证北京奥运期间体育赛事、赛程的正常运作。事实上,政府的权威信息传播得越早、越多、越准确,就越能尽快引导民众从错误信息中摆脱出来,就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威信,也能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原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