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经济类科研成果的回顾与展望

对我国体育经济类科研成果的回顾与展望
杨铁黎、唐晋军、陈文倩
(首都体育学院,100088)
1.研究的目:回顾与总结我国体育经济领域研究的发展轨迹,找出不同阶段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与社会经济、体育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展望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经济类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成果转化。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 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的界定
本研究把与体育经济问题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概括为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将其界定为反映体育经济学科发展内在规律以及对体育产业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称。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研究课题等。
3.2 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的类型划分
本文从体育经济学的母学科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和一般性原则出发,将经济学学科分类的共性特征与体育经济领域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试图找到相对合理的分类方法。
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并查阅经济类学科的分类标准,结合体育经济学学科特征和体育经济研究的具体领域,按照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框架将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类型进行如下划分:宏观研究领域,包括:体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体育产业基本理论研究和体育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微观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市场研究(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国际体育贸易(WTO)、奥运经济研究、职业体育研究、体育场馆经营研究、体育消费研究、体育赞助研究、体育彩票研究、体育中介研究、体育旅游研究、体育无形资产研究、体育保险研究、体育投资融资研究、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等18个类别。
3. 对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的回顾
     我国对体育经济领域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后,在体育产业实践的巨大推动下,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和在广大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二十多年来,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见表1)。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和体育发展为基本特征,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大概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表-1 体育经济类各阶段研究成果分类统计表

    

1979-1992

1993-2001

20022008

成果类别

著作

论文

著作

论文

国家 总局

社科 项目

著作

论文

国家 总局

社科 社科

体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3

5

6

18

1

3

8

71

5

10

体育产业基本理论研究

0

0

5

43

5

19

10

193

13

37

体育市场及营销理论研究

0

0

5

31

4

13

20

122

8

13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研究

0

2

0

17

2

1

1

68

9

3

体育健身市场研究

0

0

0

16

1

2

1

53

1

9

体育用品市场研究

0

0

0

10

0

1

0

72

2

6

国际体育贸易(WTO研究

0

0

0

2

1

1

0

20

0

1

奥运经济及影响研究

0

0

2

0

0

0

8

37

9

5

职业体育研究

0

5

0

42

2

16

1

100

4

4

体育场馆经营研究

0

3

0

4

1

6

2

45

3

11

体育消费研究

0

0

0

23

1

6

0

99

3

3

体育赞助研究

0

0

0

3

0

2

3

27

1

3

体育彩票研究

0

0

0

14

0

4

1

39

1

2

体育中介研究

0

0

0

5

0

1

3

14

2

0

体育旅游研究

0

0

0

8

0

4

0

98

4

2

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0

0

0

1

0

4

0

20

1

4

体育保险研究

0

0

0

4

0

2

0

31

0

5

体育投资融资研究

0

0

0

0

0

6

0

52

5

8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0

0

0

3

0

4

1

19

1

0

   

3

15

18

244

18

95

42

1180

56

127


3.1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
3.1.1背景分析
这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到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9年以前,我国并不存在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体育产业,无论从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是观念上,体育的运行和管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府计划安排。体育在范畴上归属于国家的事业,体育组织和管理部门分别具有事业和行政的性质,体育活动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拨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开始了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随着计划体制的逐步改革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体育系统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涉及体育场馆租赁、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技术咨询服务及培训等内容的体育经营活动和经济实体日益增多,在体育经营管理方面迈开了商业化的步伐。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指引下,以及体育经营管理商业化的不断实践,我国体育理论工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体育领域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当时的国家体委有关职能部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论讨论会和论文报告会,这些会议均把体育经济问题作为讨论主题,对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起了倡导和推动作用。1984年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以及1987年中共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都指引和推动了我国体育经济类的学术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经济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体育的经济问题。此后,一些体育院校的专家学者在对体育与经济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
3.1.2 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出版体育经济学专著、教材3本,发表在核心刊物的文章15篇。
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体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论述研究体育经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阐述创建体育经济学的必要性和条件,引起体育理论工作者及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第二,出现了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体育科技刊物,报纸和其他社会科学刊物刊载,并得到科研管理部门和体育科研管理机构的承认。
第三,体育经济学地位得到确认。80年代后期,体育经济学被列入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体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1991年国家教育部将体育经济学正式列为体育学下的一门学科。
3.1.3 成果的特点分析
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研究成果数量少。这一时期对体育经济类的研究还没有全面展开,从事这一方面研究的人员基本局限于体育院校为数较少的几个专家;出版的专著和教材仅有3部,仅占总数的4.76%;发表在体育核心刊物上的文章仅有15篇,仅占总数的1.6%。
第二, 研究对象比较宏观,主要着力于有关体育经济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体育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框架建设,出版的著作全部以《体育经济学》命名,把已有的有关体育经济学的知识在专著里予以初步系统化。
论文的内容也基本表现为对体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初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的经济活动以及对体育活动商业化的趋势研究,属于一种预测性的逻辑推理研究。
第三、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经济问题。
第四,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狭窄。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唯一的理论基础,对西方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的理解尚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体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交叉的学科,使体育经济研究带有较浓的政治经济学色彩。
3.1.4 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第二,经济与体育之间的关系。
第三,如何认识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第四,如何扩大体育资金的来源。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这一时期的体育经济类的研究成果基本属于对体育经济学学科范畴的初步探索和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概念定义或者对一些体育经济现象进行具体的描述,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对体育经济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2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1年
    这一阶段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始,到我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加入WTO的成功。
3.2.1背景分析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上的这一历史性突破,对体育经济学研究带来重大的影响。
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指导下,体育产业迅速崛起,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在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手段考虑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视野中。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原国家体委召开的“中山会议”把体育经济工作作为深化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会议讨论。1993年初又组织起草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4年底,国家体委计财司、政法司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召开了全国体育经济问题研究会,会上宣读的论文共34篇,内容涉及体育经济各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199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会议的主题,讨论并通过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1997年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体委共同主持《体育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及下属的体育社会科学分会也把体育经济学作为研究的重点。2000年底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与消费均被列入指南,入选的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近100篇。1997年以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指南及所批准的研究课题中,每年均有体育经济领域的研究项目。
由于体育经济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研究。除原来从事体育经济学研究的人员外,体育社会科学队伍中一些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人员以及体育管理工作人员也投入体育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各级学校中一部分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也涉足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
这一阶段对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有: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改革,1994年足球率先实行了职业化,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也开始了职业联赛;1995年6月,原国家体委制定颁发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10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为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3.2.2 取得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明显增多,出版的教材和专著达到18部之多,占总数的28.57%;发表在体育核心刊物上的文章达到244篇,26.18%;国家社科基金和体育总局开始对体育经济领域开始立项研究,其他行业从事体育经济类研究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在很多报刊杂志上都能看到有关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文章。
3.2.3研究成果特点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速发展,体育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体育经济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研究力量逐渐增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著作与教材、论文分别比第一阶段多出15本和229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和体育总局立项研究从无到有,分别为18项和95项。
第二,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大,内容更加具体化。
第三,宏观理论基础的完善。
    第四,研究范围的拓宽。
第五,受到政府和国家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及国家社科基金,在这一阶段开始了对体育经济领域研究的立项和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自1997年开始资助体育经济研究以来,平均每年资助7.4个课题,占体育学资助项目的28%,且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第六,加强了应用对策的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占总成果的60%。
第七,对国外体育经济研究显著增加。
第八,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文献综述、逻辑推理、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综合研究等同时被运用到各项研究成果中。
    第九,研究热点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重点紧密结合,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的市场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十,成果形式多样化。如论文(集)、研究报告、专著、工具书、电脑软件和译著等类别。
3.2.4 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问题。
②体育市场与体育用品。
③体育消费。
④体育彩票、体育赞助与无形资产。
⑤职业体育俱乐部。
⑥对往届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及其经验的研究。
3.3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3.3.1背景分析
2001年,我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及成功加入WTO,这两件大事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历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研究体育经济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包括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改善群众体育运动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经济运作,需要通过求真务实的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
3.3.2 取得的成果
这一时期,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出版教材和专著42本,占总数的66.66%,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73篇,占总数的72.21%,国家社科基金和体育总局分别立项56和77项。
3.3.3 成果的特征分析
第一,体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体育经济宏观理论领域的科研成果比重减少。由第二阶段的40%减少到33%,研究更加注重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二,关于体育产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
第三,研究范围全面开花,对体育产业的各个微观应用领域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第四,成果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专著数量明显增加,反映出研究成果的深化和系统化。
第五,对奥运经济问题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第六,对国际体育贸易的研究进一步扩大和深入,如对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
4对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的展望
4.1在研究内容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体育消费将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体育经济类研究将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我国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1后奥运经济的研究。北京奥运会为北京及全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后奥运阶段如何继续保持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奥运效益”,避免“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出现。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观赏竞赛表演和全民健身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受到关注。
4.1.2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规律、方法和手段的研究。2008年奥运会以后,由政府投资主办的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将减少,体育赛事的运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筹集资金,运作赛事将成为后奥运阶段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关市场化运作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4.1.3体育休闲产业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体育休闲产业的也将快速兴起,一些企业家将把体育休闲产业作为投资重点,因此有关体育休闲产业的市场调研、实证研究以及对策性研究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4.1.4国际体育贸易的研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必将日益国际化。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竞赛业以及体育经纪业将频繁的国际贸易交流,因此,按照国际规则要求,迅速提高我国国产品牌效应,积累国际化贸易经验,应对国际体育市场的竞争环境,急需高水平的战略研究成果给予指导。
4.1.5建立体育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随着我国体育健身和竞赛表演本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者对体育服务质量要求日趋迫切,加上国际体育组织进入我国体育市场参与竞争,对我国体育服务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体育服务管理体系是急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4.1.6区域性体育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也存在差异,加强各省市和地区体育产业的战略性和对策性研究也将兴起。
4.1.7体育产业投融资研究。随着我们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经济效益逐渐得到体现,更多的企业看好体育市场前景。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背景下,体育产业通过投融资渠道获取足够的发展资金,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的一个新问题。因此,有关体育产业投融资研究也将成为热点。
4.1.7各类体育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育市场基本理论在各类体育市场操作中被普遍采用,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更加明确,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各类营销策略性研究将更加具体,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2在研究方法方面
下一阶段在研究方法方面的特点是:研究过程更好地结合经济学、市场学基本原理的学理性研究更加严谨,把母学科的基本原理更好融合到体育经济类研究过程中,实证性研究将成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将突破以往简单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数学模型研究体育的经济问题将成为一个新趋势,研究结果更加模式型和抽象化,研究的结果也会更加深入。
4.3在成果形式方面
发表现在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仍将是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主流;体育经济类的学术专著将要大批出版;体育经济类将出现系列化教材,教材也更加系统化;在体育经济类课题稳中有升的同时,还将出现一些大型、高端型课题。
5 结    论
5.1 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的,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较快,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5.2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成果的取得受到宏观经济社会和体育产业实践发展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和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同时还受到研究者们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等影响。
5.3我国体育经济类科研成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其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形式、研究热点等方面都反映阶出比较鲜明的特征。
5.4 我国体育经济类研究将在未来的若干年里,研究内容将有所调整,研究方法将进一步改善,成果形式更加丰富。

(原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