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高层次教练人才培养战略的研究

1  教练及中国乒乓球队教练
1.1  教练员的意义及素质
    乒乓球教练员跟所有运动项目的教练员一样,他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所必须“生产”的有如下两大块内容:
    运动员部分:该项目运动员+先进技术+技术组合+技战术应用+战略构想。
    团队部分:该项目团队精神+管理手段+管理策略+项目文化。
    教练员身上有两种要素非常重要,“个人魅力”和“管理办法”是其从教过程中必备的核心能力。其中“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就是通过战绩积累而来的。如果刘国梁不是世界顶级运动员,凭他的年龄和经验来担当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角色是难以取得队员信任的。教练员的另一个能力是“管理约束”能力。而这种能力同样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但尚可从书本、学校、媒体和实践中来掌握。这种能力是运动项目的辅助力量而非核心要素。这种能力特征不仅在体育运动中存在,在所有专业领域中也都存在。总之,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常常与他以往的经历和业绩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
1.2  中国乒乓球队历任主教练的特色与贡献
    中国乒乓球长期保持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项目拥有一支献身事业、多谋善断、开拓创新的教练员队伍。了解这支队伍的特征与结构,有助于了解中国乒乓球成功的奥秘,有助于分析与总结中国乒乓球队由弱至强的经验。从第一代教练员到当前的主教练,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员大体上都经历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印证了“本领域”内的技能传承与知识传授。资料显示,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员,人人都是“德艺双馨”,个个都是“德才兼备”,不仅自己技艺高超,而且都在各个时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世界超一流水平的运动员。
1.3  蔡振华教练班子的特色
    在中国乒乓球队历任主教练或总教练的名单中,蔡振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临危受命,带领中国乒乓球男队走出低谷,并以此为动力从技术到战术再次全面推动和发展了这项运动。以蔡振华为核心的教练员集体同样为中国乃至世界乒乓球技术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蔡振华是凭借怎样的力量将低谷中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从泥泞的徘徊状态逐步提升到新的辉煌巅峰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1991年以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加以还原与提炼,才能分析出其中的核心动力和进步的依据。
    经过一年多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本课题组认为,蔡振华教练班子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技术创新”和“团队精神”。因为这两点的保证,中国男子乒乓队用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打翻身仗的任务。“技术创新”是业务动力,“团队精神”是管理保障,两者缺一不可。蔡振华教练班子以此改变了中国乒乓球的面貌,提升了世界乒乓球的品质。
1.3.1  技术突破
    蔡振华执教伊始,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技术落后,士气低落。男队员大体都有恐惧症,人人敬畏瓦尔德内尔。著名运动员马文革在第40届世锦赛之后还说,与瓦尔德内尔打球,“打到一个球,就是赚了一个球,打不到反倒属于正常。因为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好些运动员在宿舍里粘贴着瓦氏画像与照片。有的运动员更是模仿瓦尔德内尔的行头,从胶皮到底板,再到赛前粘贴胶皮等,认为唯此才能打球。蔡振华执教之后,严正指出当时中国乒乓球的问题是“创新不够”和“直拍进入了死胡同”,唯一的新路就是必须在技战术的打法上实行变革。中国乒乓球队男队在1992年第25届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由吕林与王涛合作的双打获得了金牌;在1993年的世锦赛上由原来的第7名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在1995年天津世锦赛上与女队配合,囊括了全部7项乒乓球冠军;1996年第26届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四块金牌。至此,蔡振华执教以来的第一个飞跃已经完成,中国队特别是中国男队再次走到了世界乒乓球的领先位置。
1.3.2  团队精神
    蔡振华的教练班子中,蔡振华本人魅力无穷,他“根红苗壮”好出身。其余者如尹霄、李晓东和吴敬平以及肖战等均是二队教练或省市教练。如此搭配,别具匠心。蔡振华个人的权威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其余四名教练员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也有施展空间。这样一种搭配形成了一个取长补短、错落有致、互有衔接的教练员格局。蔡振华教练班子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队内在利益分配方面,能做到“公平”和“公正”。蔡振华深深汲取有的团队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内部分裂的教训,奥运会或其他大型比赛后的奖金,他不多拿。在接受访谈中,他谈到过自己的心情。他说,所有人都爱金钱,但金钱和利益的分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生出负面影响。在他的团队中,他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他力图避免这类事件的再发生,并以身作则。蔡振华教练班子营造了一种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氛围,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  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员管理制度与训练控制
2.1  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员管理制度与训练课管理制度
    中国乒乓球队为全面高效地贯彻训练计划并实施其预先制定的各类战略意图,在制定好教练员的网络计划与教练员之间的分工之后,首要任务必然就是如何实施这一意图。为保证四级教练结构的训练意图的全面实施,他们制定了《中国乒乓队训练课管理制度》。该制度严密、严格,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两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事实上,这一制度在中国乒乓球队的训练过程中都得到了实施。
    据本课题组的实地观察,教练员完全做到了直立指挥,教学过程中包括主教练在内,没有一个人曾经坐下过,也没有一个人接过手机。细节处如抽烟问题,上课前教练员有人匆匆抽烟,进场之后则再无人抽烟,可谓言行统一,雷厉风行。制度是事业的保证,但是制度如果制定之后不能执行,这制度形同虚设。中国乒乓球队成绩优异,与模范遵守自己的制度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2.2  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与队员之间的训练控制与教育学结构
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训练控制”过程至关重要。教练员再好的主张与设计,再优秀而领先的技术思想,如果没有教学过程的科学保证,则依旧无法提高训练水平。
    巨大的教练阵容从总教练—副总教练—各教练组长—各教练员—各队员,强大的技术力量,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分工合作,教练员处于“导师”状态,可以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所有细节予以观察与指导,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责任不清,观察不够,情况不准。
3  中国乒乓球队技术进步的科学哲学分析
3.1  中国乒乓球的核心力量:技战术创新
    乒乓球的所有进步,最后都必须统一在技战术的实战能力的提高上面。5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的优异战绩,与大面积的技术进步相关联。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大师库恩的“范式”及其突破的理论,为全面分析中国乒乓球队不断攀登人类技术高峰的现象提供了依据。竞技运动就是新技术不断创新的文化过程。因此,科学技术进步中的诸多规律与特征大体上在竞技运动中都能得到印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乒乓球队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道理。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的技能类项目,球拍种类繁多,技术变化复杂,打法多种多样,比赛中充满着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技战术,制造新的障碍,迫使对手不适应,才能得分取胜。因此,我国乒乓球界流传一句话:创新才有生命力。
    乒乓球的创新,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穷则思变,如我国传统的直板近台快攻受到欧洲弧圈的强劲挑战,终于创造出“直板横打”的新技术。另一类则是,在保持优势的顺境中3.2  “进步”的意义在于突破“范式”
    体育运动中的所有项目以及乒乓球运动也是这样。百余年来,人类之所以会在技战术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关键就在于以往的“范式”不断被突破,或者相对稳定的范式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每一次“突破”的最终标志只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实实在在可以测量、可以记录、可以使用的“新技术”。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近五十年来成就辉煌,“范式”突破是最大的原因。
    范式突破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简单扩张式的,一种是复杂内涵加深式的。
    由于范式的不断突破,同样是世界冠军,同样是奥运金牌获得者,五十年代的世界冠军在技术上肯定比不过80年代的第五名甚至第十名。有些当年的世界冠军,他的技术动作看起来非常落后,甚至难看。这种差别,就是因为“范式”的不同。
4  中国高层次教练员培养与成长的战略格局
4.1  我国中高级教练员的数量与分布
    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盛不衰,众多原因中,与拥有一批优秀教练员这一事实密不可分。没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便不可能拥有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队伍,也不可能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多年担任乒羽中心主任的刘凤岩认为:“乒乓球之所以能够长期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一支稳定的教练员队伍”,这是事实。他还认为:“教练员队伍的稳定,得益于我的举国体制。”因为“这些专职教练员都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有编制、工资、劳保、职称等方面的保证。因此,这个项目的教练员队伍总体上是稳定的,而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保证了我国乒乓球三级训练网体制的正常运作,为我们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确保我们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承认,这也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如果没有举国体制的支持,我国的教练员确实不会拥有各自稳定的工作、工资和职称,从而也很难拥有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和运动员队伍。然而,我们在同意这一看法的同时,也有新的问题。同样是“举国体制”,同样是在一种体育制度的条件下,为什么其他项目特别是相对落后的那些项目中就不能拥有这样的一支优秀教练员队伍呢?显然,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原因在起作用。但是,我们也承认,正是缺乏一支类似于乒乓球队这样的优秀教练员队伍,落后项目才多年来水平停滞不前。
4.2  优秀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
    刘凤岩认为,这乒乓球项目保持优势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乒羽中心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事业、无私奉献、业务精湛、勇于开拓、团结拼搏的教练队伍”。
这是实事求是的一个判断。没有一支这样的教练员队伍就不能在组织与技术方面为运动员提供管理、训练与教学的保障。
    从管理角度来看,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队伍之所以生机勃勃,发挥着龙头作用,与管理部门“大胆选拔、着力培养领军人物”有直接关系。主教练负责制,是中国体育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借鉴现代人才思想的重要产物。为全面贯彻这一新的管理制度,为使总教练或主教练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军人物”作用,德才兼备的能人走上领军岗位,便成了必然。
    不仅如此,乒羽中心还在1994年以来,在全国实施了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力图使教练员的文化素质与业务能力进一步结合,从整体上提高教练员的素质与能力。从1994~2003年的近十年时间里,乒羽中心先后举办了8期乒乓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1期国家级教练员研讨班,1期中级教练员培训班,4期基层教练员培训班。与此同时,还在浙江、山东、江苏和广西等地举办了初级教练员培训。全国350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乒乓球教练员都接受过最少一期的岗位培训。
4.3  一般项目与滞后项目教练员分布与结构及战略发展
    当前,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在于“119部队”登陆奥运的力量薄弱,具体表现为人数太少,质量不高。如何提高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途径固然很多,但是不可回避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造就一批优秀的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的教练员。
    教练员队伍问题中核心内容离不开数量与质量。没有相应的数量,谈不上总体意义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队伍建设,再多的数量也不能有效推动竞技运动的快速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格局是举国体制下的全国一条龙制度,全国的教练员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成绩,享有三种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
    据本课题从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中心获得的数据资料显示,从数量上看,田径等11个主要项目的高、中、初三级教练员的总人数为15657名左右。这些教练员分布在中央、省市和地市乃至县及乡镇等各级体育机构之中。由于他们的存在,从而保证了体育知识与体育经验的传播,为中国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教育学的人才支撑。然而,仔细分析便可知,教练员的数量多少与运动成绩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田径、篮球、游泳的教练员人数的绝对量最大,但在全球意义的比赛中竞技水平则不高。相对而言,其中成绩最好的是篮球,但最好成绩也不过中等偏上的样子,成绩与教练员的数量之间并非正比关系。相反,体操、排球、羽毛球、跳水以及拳击等各单项运动,其教练员人数都超不过1000人,有的甚至连500人都不够,但是其运动成绩却能达到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的水平。拳击的运动成绩固然不能与上述项目相比,但在2004年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却获得过轻量级拳击第三名的好成绩。
    如此现象,充分说明运动项目各有各的发展规律,成绩的好坏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成绩与教练员技术职称的结构成等比关系的项目非常少,即使有也主要集中在乒乓球和举重这两个项目身上,高、中、初三级比例比较匀称,成绩显赫。由此反观乒乓球项目,几十年来运动水平居高而不衰,除各个时期的教练员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对运动队进行了严格管理,长期保持着技术进步等主要因素外,还与全国一盘棋的教练员人才结构关系的上下合理大有关系。
是什么力量在控制、影响着教练员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呢?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国家队教练员的人数与省市教练员之间的比例结构,有利于揭示某种内在关系。事实上,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会只有国家队而无省市队,相反,省市教练甚至地县一级的教练员意义非常巨大,他们保证并延续着该项目的选材与训练工作。特别是省市一级的教练,在中国的体育大厦中一直起着“栋梁”作用。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讲,没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很难有较高水平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人才网络与训练规模,某个项目很难储蓄相应多的运动人才。中国乒乓球队的总体水平之所以较高,与地市、省市一级存在着非常庞大的教练员人才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此,我们将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员队伍在国家队与省市队这两级人才的分布格局作为理想状态,并以此来衡量其他项目,就会看出某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个项目到底需要怎样的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比例关系才能保障该项目的正常发展?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问题。其中,不同级别的教练员的多寡就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根据本课题的不完全统计,与中国乒乓球的教练员结构比例关系相比,不论是优势项目、一般项目还是滞后项目,当前我国各主要项目分布在国家队与省市队两级训练网络中的教练员人才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果我们以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员在国家与省市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最佳比例关系的话,那么,以此衡量其他项目,则其他项目的“结构”问题则会非常明显。
    在所有“优势项目”“一般项目”和“滞后项目”之中,我国教练员在国家队与省市队的分布,除田径这一特殊项目之外,保持比例最高的就是乒乓球。如果国家队有一个教练员的话,那么,省市队伍中就会有18个。其他项目都达不到这个比例。即使是普及性非常高的篮球与足球,在结构上都不能跟乒乓球相提并论。
    从战略学的意义上讲,没有省市一级教练员的充实与发展,各项目在短期内想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非常困难的。这是项目发展系统性中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是否真正体现“一条龙”制度力量的人力资源如何配置的重大问题。如果省市一级教练员上岗人数不充分,那么,中国的竞技体育就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一条龙”,更无法体现“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田径这一项中包含有46个小项,田径运动的众多小项之间,训练虽然也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差异依旧很大。一个中长跑的天才教练员,在投掷方面几乎连话都不敢说。一个成绩优异的跳高教练无论如何不能对投掷项目妄加评述。跑跳项目与投掷项目的差别几乎到了天壤。同样是跑,长跑与中跑以及短跑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一个小项就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与技术。正是如此,田径这个项目才需要那么多教练,这也是统计中我国田径教练占据多数的原因所在。田径以外的其他项目就不是这种情况。没有人说,一个游泳教练只懂蛙泳而不懂自由泳,也没有人说篮球教练员内部还有更细致的分工,他只懂得投篮,另一个却只了解防守。因此,如果考虑田径项目中是由最少46个小项组成的这一事实的话,那么,不论是国家队还是省市队,中国的田径教练员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当我们得出田径运动中46个小项所对应的国家与省市两级教练员的人数与比例情况之后,再将之与我国最优势的项目进行对比,就更会发现,田径教练员的人数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两厢分别相差20倍左右。正是由于高级教练人数的严重不足,我国田径运动的总体水平才如此低下。当然,即使教练人数充足,也未必就能马上达到世界田径大国或强国的水平,其中涉及一系列身材、身高、力学特征等具体因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田径成绩比现在会更高。
    以上种种提示我们,所有一般项目或滞后项目,都可从田径运动当前教练员的内在结构与人才比例之中获得启示,没有相应量的教练员的存在,便难以有相应的训练质量的保证。在相应量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质量的提高,才能期望运动成绩的广泛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5.1  中国乒乓球几十年来长盛不衰,与该项目拥有一支优秀教练员队伍的历史事实密切相关。
5.2  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员特别是蔡振华执教以来的教练员队伍,把祖国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勇于奉献,严于律己,在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和对运动队伍的管理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5.3  中国乒乓球队的“技术创新”与“技术领先”,其主要动力来源于“例外技术”的培育与发现。中国乒乓队教练员的成长与发展,在两方面吻合了人类进步的主要规律。一是教练员上岗的年龄与人类最佳创造年龄非常接近;二是中国人在乒乓球技术的创新与发明方面与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所论述的人类技术进步中的 “范式突破”完全一致甚至是最佳体现。
5.4  在近期五至十年中,“一般项目”和“滞后项目”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在教练员的数量上进行必要的扩充,加强省市教练员的建设,从而解决中坚力量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与管理办法才是更为健康的途径。
5.5  为全面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要把教练人才的培养提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研究制定各级教练人才培养计划,建议筹建教练员学院,使教练员人才培养列入我国正规的教育序列。
5.6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有关教练员选拔、考核、评比、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走向法制化。
    作者:肖天(国家体育总局)
          梁晓龙、王鼎华、李力研、刘定一、李宗汉、王润平、
          李辉、隋平、吴永芳、杨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