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兴滚球类运动项目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

(项目编号:1227SS98045

 

    项目负责人:周里(西安体育学院)

    项目参加人:许宜北(西安体育学院科研处)、韩海军(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俞靓(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张超慧(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周文婷(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摘    要

 

滚球类项目具有娱乐、健身等多重功能,且安全性、可参与性极高,规则简单,所需技术也容易掌握,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群的健康休闲运动,同时也是各残疾人体育组织大力推广的融合运动项目。目前,硬地滚球、草地滚球、法式滚球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情况较好的三个滚球项目。经调研后发现,我国仅有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四地曾开展过草地滚球运动,除香港现阶段较为普及之外,其余各地该项目的发展已经长期停滞。而法式滚球目前国内仅有台湾在大力推行,其他省份还未有开展此项目的记录。相比较而言,硬地滚球项目于1994年传入我国大陆,从2003年起得以迅速发展,是我国开展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滚球类项目。因此,本研究最终以硬地滚球为例,对我国新兴滚球类项目的发展及其推广进行研究。

硬地滚球是一项适合重度脑瘫、痉挛或者严重肢体残疾需要使用轮椅人士参加的新兴运动。该项运动于1994年传入我国,是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脑瘫是儿童肢体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发育。我国目前有脑瘫患者800万人以上,约占我国残疾人总数的10%,而重度脑瘫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硬地滚球运动为重度脑瘫患者参加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实现个人价值带来了机会,同时附有肢体技能、智力、情绪、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休闲娱乐与比赛竞技等多重功能,对脑瘫及类似严重肢体残疾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且珍贵的活动、训练和康复活动。

拙文以中国硬地滚球集训队以及我国硬地滚球运动开展较早、水平较高的广东队、北京队、重庆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硬地滚球运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推广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硬地滚球运动作为一项适合重度脑瘫、痉挛或严重肢体障碍的残疾人士参与的运动,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其运动员分级、竞赛方法、场地和器材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

2)硬地滚球运动具有可参与性高,健身益智效果好,竞技娱乐性强等特点,并拥有健身康复、教育、完善人格及促进个人社会化等多重功能。

3)我国硬地滚球运动教练员执教时间较短,业务水平不高。运动员从事硬地滚球训练时间较短,参与训练与比赛困难较多,但运动员训练刻苦,竞技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4)我国硬地滚球赛事举办时间较短,次数也较少,虽然整体水平发展较快,但仍和世界强队差距较大。目前,广东、重庆、北京等省份在各级别上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

5)现阶段制约我国硬地滚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经费不足,相关赛事数量少,教练员业务水平较低,运动员选材及分级经验匮乏,运动员训练时间短,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无专项协会,项目组织管理力度不够,训练比赛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领导缺乏重视,政策法规以及相关赛制不完善等情况。

6)现阶段,滚球项目在我国仍旧是为了满足竞赛和训练的需要而存在的。而在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将成为滚球项目发展与推广的最终出路。

7)加强国家政策支持,成立专项协会、组织俱乐部,建立网络型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系统的科学化培训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力度,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是促进硬地滚球推广的主要策略。

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同时改革赛制,促进硬地滚球项目的更好开展。此外,还要加强残联与体育部门密切合作,组织成立硬地滚球专项协会,负责管理训练和举办比赛,以提高硬地滚球竞技水平并发现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硬地滚球项目的发展及推广应摆脱竞赛体制、举国体制的束缚,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将初步完成的硬地滚球项目的相关理论体系应用于实践,为发展滚球项目提供经验,反过来促进硬地滚球项目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全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