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主要数据的解读


    近年来,尽管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起伏,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带来了一定冲击。但整体而言,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地发展势头,到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连续5年超过10%,即使是全球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经济增长也超过了9%。 在国民经济良好势头的推动下,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体育消费持续活跃,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体育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

    从2006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就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获取了2006、2007、2008三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核心数据,首次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作出了权威性的描述。下面,本文将对这一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为什么要选择用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来描述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般来说,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直接反映一个行业或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全部最终成果。其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出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可以反映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总量规模、发展水平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直接反映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与其他产业和体育产业内的各行业进行同度量的对比分析。

    从业人员是指在一个行业或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增加就业是各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基本目标之一。对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的测算可以反映出体育及相关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和对就业的贡献。

    增加值和从业人员仅是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众多指标中的两个指标。为全面反映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还应计算诸如产业单位数、资产总额、实收资本、税金、营业收入及利润、从业人员结构等指标,以期全面反映整个体育产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状况。受我国现行体育产业统计基础和统计成本的制约,计算这些指标目前还存在较大困难。从某种角度上说,本次统计结果只公布体育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是目前情况下的一种临时举措,待时机成熟时,还应计算和公布体育产业其他的有关指标。

    统计工作如何进行,统计出的数据质量如何?

    本次公布的连续三年的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密切合作下完成的。整个统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阶段。本阶段在对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实施办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本阶段对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16个省(市)进行了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并严格按照增加值计算的公式和从业人员的概念,对调查所得资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获取了上述省市2006、2007年体育产业相关数据;第三阶段测算阶段。在16个省市体育产业数据以及国家统计部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测算,之后与有关部门反复进行了核对、修改和补充,之后汇总的出测算结果。

    由于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现行体育领域统计基础较薄弱,因此,本次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九大重点领域进行了统计,具体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培训活动;体育彩票活动;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体育建筑活动。而对于《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中的其他类别,如体育传媒、体育科研服务、相关体育产业制造等,没有进行统计,因此,据有关专家估计,本次公布的结果仍可能保守,有关总量数据可能略有偏低。但从整体上看,测算出的数据质量是可靠的,个别行业的小类数据缺少,并不影响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及主要产业结构状况的判断。

    从本次公布的体育产业数据中可以看出什么?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仅公布了少量体育产业的统计数据,但仍可以从中看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此外,以2007年为例,从业人员方面,2007年中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47.2万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从业人员为303.4万人;增加值方面,2007年中国“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646.76亿元,“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2286.60亿元。

    就从业人员而言,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当,高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就增加值而言,中国体育与相关产业的经济总量是“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的两倍,占“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数据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体育产业已初步具备“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雏形,特别是对吸纳就业人员的积极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二)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

    2007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较2006年增长22.83%,其中体育服务的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28.38%;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较2007年增长16.05%,两年保持持续增长。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65810.3亿元,较2006年增长12.35%;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0053.5亿元,其增长速度为12.69%。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速度明显比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要快,体育服务的增长速度也大幅度的超过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三)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偏小

    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16314.4亿元和249529.9亿元,城镇从业人员分别为28310万人和29350万人,第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为24917万人,创造增加值100053.5亿元。按此计算,2006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0.46%,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0.91%;2007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0.49%,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0.97%。此外, “体育服务”所创造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32%,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0.27%。

    有研究表明:2000年英国体育产业占该国GDP的1.8%,加拿大为1.2%。相比之下,中国体育及相关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这充分表明,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偏小,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当前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幼稚阶段,但发展的空间很大,将会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中国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平衡

    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中,“体育服务”的从业人员为66.45万人,创造增加值约322.50亿元,占体育及相关产业总增加值的25.49%,这说明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统计结果还显示,2007年中国“体育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为51.25万人,占总体的18.06%,创造的增加值为211.73亿元,占总体的16.73%,“体育用品业”的从业人员为229.20万人,创造增加值1008.87亿元,分别占总体的80.78%和79.74%。
从国外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体育产业发达程度越高,体育服务业的所占比重越大,目前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均超过了体育用品业。但从以上数据看,中国体育服务业的增加值与体育用品业相比差距较大,体育服务业在体育及相关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由此反映出,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平衡,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这与目前中国是一个用品业的制造大国不无关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