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蒙古为全民健身注入新活力

内蒙古始终以群众体育生活化为目标,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个基本着力点,想群众所想,为群众解忧,用真心、诚心、热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健身服务,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5月的内蒙古草长莺飞,生机盎然。5月15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拉开序幕,仪式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党总支与中共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机关党总支党建共建合作启动、足球频道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记者站揭牌、“健身指导走基层”服务分队整装待发,随后一场场别开生面、贴近百姓健康生活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全民健身实践活动相继在机关、社区、公园、校园、乡村蓬勃开展。自治区各盟市15万余名基层群众通过展演、比赛、快闪、名师现场教学、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形式,在活动中激发健身热情,感受运动的乐趣,体味生活的美好。10月16日,一场以“全民健身 同心同行”为主题的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暨“我和我的祖国”展演活动在呼和浩特市阿尔泰游乐园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简介、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事业成就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自治区直属机关定向比赛、全民健身项目展演、全民健身趣味活动、自行车骑游活动、“城市那达慕”大会等活动项目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普及性于一体,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其中,在呼和浩特市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尽显“健康内蒙古”风采和魅力。

今年3月,29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和群众体育组织,成立了内蒙古社会体育志愿服务总队,主动走进机关、企业、校园、家庭,深入社区、农村,举办贴近群众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赛事、展示、培训教学指导活动,在传播健身技能的同时搭建了展示的舞台。5月开始,先后走进呼和浩特市苏雅拉社区、人和社区、恒昌社区、四合兴社区开展了健身指导活动,受益群众5000余人;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视力,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胜利街小学、玉泉区恒昌店小学、新桥小学教授学生习练健身气功校园五禽戏、明目功,将传统健身气功与学生体质相融合,营造健康向上、充满童趣的校园生活;举办了首期区直机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来自自治区32家直属机关单位的36人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试成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些同志将成为区直机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队、播种机”,将培训所学教授给身边的领导同事;选派社会体育指导员赴呼和浩特市戒毒管理所为戒毒人员教授健身气功·八段锦,帮助戒毒人员尽快康复;每周赴呼和浩特市公交总公司教授健身气功·八段锦,有效地改善了司机职工们久坐造成的颈椎腰椎劳损;受邀赴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开展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指导活动等上门指导培训的方式,形成主动参与健身锻炼的良好氛围;为助力乡村振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制定了三年帮扶计划,在呼和浩特市金河镇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全民健身指导站,弥补基层体育管理服务的短板,在全区形成示范推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推广方式,积极推广线上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依托足球频道专业平台,邀请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养生专家、体育医学专家,推出全民健身线上教学专题节目《健身e点通》,内容包含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锻炼的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柔力球、轮滑、跳绳、瑜伽等项目,月月更新,日日播出,内容求新求变,深受广泛好评。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在公众号开设了“社区健身指导超市”专栏,超市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健身广场舞、健身气功、体育舞蹈、柔力球、自行车、轮滑、空竹龙、武术、水兵舞、毽球、足球、篮球、排球、跳绳、毽球、陀螺、太极、街舞、霹雳舞、曳步舞、啦啦操等百姓喜爱的健身项目,健身爱好者们因人而异,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为根本,以目标为牵引、结果为导向,以落实为抓手、求实为标准。内蒙古把实际成效作为衡量工作成效好坏的标准,以有力的举措补短板、攻薄弱、下苦功,切实把群众的好事办好、办实、办细,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理念深植百姓生活,让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为提高全区广大健身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扎实工作,为建设健康内蒙古作出更大的贡献。(转自12月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