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彰显西安温度 盛会成为古都发展“风向标”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期间,西安市一座座新型智能体育场馆相继亮相,新地铁线多线通车,“三河一山”环线绿道建成开放,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

专项服务让选手充分感受“西安温度”

赛场上每个剪影中都彰显了拼搏精神,城市中的暖心事迹映照出的“点亮梦想 为爱起航”主题理念,拔地而起的赛事场馆,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完善的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持续发酵的扶残助残热潮等,都是残特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激发西安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西安体育事业发展,为建设体育强省、竭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动力。

残特奥会令人难忘的是4484名残疾人运动员赛场上拼搏的身姿,自我超越的精神,在全国人民面前,充分彰显“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价值观。

全国残特奥会历史上首次与全运会同年同地举行,与组委会按照全运会和全国残特奥会“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原则精心筹备密不可分。

残特奥会共设7380名赛会志愿者、1.2万余名城市志愿者和13.5万余名社会志愿者,对他们从残疾人服务、扶残助残规范、应急救护、心理调节、手语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培训。针对残运会的特殊需求,运动员配备专属服务志愿者,每个运动队2名,18支运动队共计36名跟队服务,协助人员上下车及日常生活,10名负责酒店内公共区域的专配服务。

赛事精心推出“专项服务,无碍通行”服务提升系列活动。西安赛区是残运会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赛区,按照“整体转换、同步设计、周密精准、无缝衔接”原则,成立“1办11专班”,下设36个保障团队共4133名工作人员参与服务,让选手们充分感受“西安温度”。

为打造规范化、人性化的场馆无障碍环境,运动会坚持场馆无障碍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22个比赛场馆无障碍座席数量和比例达到了运行要求。承担残特奥会比赛的场馆增设竞赛辅助物资存储、轮椅维修的功能用房,对湿滑区域进行了防滑处理;对涉赛市(区)的商场、医院、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1.27万余处;修复盲道219公里、缘石坡道200余处,在5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用1052辆配备无障碍设施的新型纯电动公交车。

每一场精彩的比赛,都有无数的幕后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西安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同时,也实现了“发展添彩”目标。以全国残特奥会为契机,西安把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发展融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西安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部门职责,为残疾人提供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始终坚持为残疾人办实事,贯彻落实残疾人享有的各种权益。

残特奥会已画上句号,之后西安会继续发扬扶残助残理念,给更多残障人士传递温暖,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时俱进,走出家门,感受身边大自然的魅力无穷。

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安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大都市,聚焦全运会的筹备到圆满落幕,借全运会新机遇,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高质量提升,提高了城市建设品质,完善了城市公共健身基础建设,更具城市文化特色。如今全运会为西安留下的财富,不仅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更是西安梳理发展思路、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对于西安来说,全运会除去体育竞技层面的意义之外,给城市和市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

“简约办会、全民参与、绿色引领、智慧赋能”是全运会的四大亮点。作为全运会的主办城市,同样为西安的城市规划注入了生机。西安清晰的区域垂直功能划分,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北地块位于西安市国际港务区、西安奥体中心西北侧,迎宾大道与潘骞路十字西南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北地块由规划馆、档案馆、科技馆及桥餐厅组成,总建筑面积14.64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8.8810万平方米。

西安着力的远不止是主会场,在赛场外,十四运会期间各项文化、服务、交通等方面输出,大大强化了西安融合多元文化发展的国际形象。全运会的主竞赛区: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组成的“一场两馆”竞赛区域,已经成为西安新的地标性建筑群,设立在灞河西岸的长安书院和东岸的长安云、长安乐文化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同样将成为西安新文化地标。长安系列文化项目建筑和“一场两馆”建筑群交相辉映,让文化底蕴和体育力量相得益彰。

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彰显智能化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体育场馆智慧赋能,全方位运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建成国内首个5G应用全覆盖智慧型场馆。走进全运村,智能化迎宾和导览机器为访客规划出最优的需求方案,无人售货车、无人机将为运动员提供一站式隔空购物和智能配送服务体验等各种智能化技术,实现实时感受智能化的便捷生活方式。

西安已经步入“全运经济”时代,发展的不仅是体育,更是得益于体育经济发展不受限于运动场馆,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西安用强大的科技实力,释放发展潜能,借以“办赛”与“营城”的多元化融合,彰显西安力量,充分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不仅是赛场的角逐,更是文化、经济、教育、商业、社会的融合体。

如今,西安以全运会为契机,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落实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创立山水之城、生态西安;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现千年古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开放与包容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转自11月30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