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峰在2013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体育局副局长 李峰

2013123日)

同志们:

今天,黑龙江省群体战线的同志们齐聚哈尔滨,回顾总结2012年群众体育工作,谋划2013年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大计。在此,我代表黑龙江省体育局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全省广大群体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对大家一年来为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上午刚刚召开黑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下午我们就召开了黑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体现了我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改变工作作风八项规定,求真务实的精神。党的十八大全面审视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下面,就我省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新跨越,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推进政府履行职责,全面落实“三纳入”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体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应尽职责,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体育作为公益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全民健身条例》提出,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我省在落实“三纳入”过程中,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而且省内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受经济发展规模以及一定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市地的执行情况要好于县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执行的比较好,纳入财政预算在推进过程中效果很不理想。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是指除体育彩票公益金和行政事业开支以外的财政经费,不能将体育彩票公益金冲抵财政预算。国家颁布的《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城乡居民免费享有健身技能指导、参加健身活动、获取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政府免费提供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同时,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制实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并加强对市县级政府的绩效评价和监督问责。这一规划是促进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有力抓手,各级体育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落实“三纳入”作为履行职责,惠及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争取、再争取,沟通、沟通、再沟通,切实把“三纳入”工作推进到位、落实到位,并不断延伸和拓展纳入的内容。省体育局将进一步研究推进落实“三纳入”的有效措施,制定有关衡量标准,加大对各地的检查督促力度。

二、切实转变和创新群众体育工作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直接面向基层、面对民众,把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重点向创造良好全民健身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体育服务方向转变。各级体育部门要利用我省“十二运”周期结束,确定新周期工作目标这一时间节点,争取政府支持,研究以政府名义出台一些发展我省全民健身事业的相关政策。要从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的角度出发,积极向广大群众倡导科学健身理念,普及健身知识。省体育局要谋划成立我省科学健身讲师团,组织我省高端的科学健身专家,在全省各地进行科学健身知识巡讲活动,用健身专家先进的健身理念,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和掌握科学健身技能和方法,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优质、方便、安全”的健身服务和指导。加强科学健身普及力度,研究考虑利用我省当代体育杂志社的资源,认真研究读者需求,从普及和推广的角度,紧跟当前群众健身热点,探索在期刊增加群众急需了解和掌握的健身技能传授、科学健身知识讲座以及青少年身体健身辅导等方面内容的可行性,把当代体育办成群众实用的全民健身工具刊物。

三、切实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在促进体育管理社会化和体育活动科学化方面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坚持活跃在全民健身第一线,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省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好培训、抓好组织、抓好骨干、抓好展示、抓出特色。要进一步扩大我省在基层一线指导健身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逐步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要关心和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各级体育部门要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荣誉、给地位、给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全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比表彰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研究对我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设立公益岗位的政策可行性。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要向重技能、突出特色、有针对性方向转变。省体育局要结合我省健身项目开展情况,研究举办户外运动、速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三大球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体育教师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以及一至两期全省优秀全民健身站点负责人的技能再培训。此外,还要注意吸收在岗和退休的体育教师、教练员和其他体育工作者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群众健身提供志愿服务。研究探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通过技能培训和鉴定后颁发公益社会体育指导一级等级证书,从而调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无偿为群众健身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服务。

四、切实加大全民健身设施投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群众提供充足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到2015年,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5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按照这一目标,我省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要有针对性,要进一步摸清多年来我省投入建设的各类全民健身设施的底数,掌握各地全民健身设施健身的总体情况,把全民健身设施重点向各地空白点投入,继续加大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亲民、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要坚持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推动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引导和示范,推动政府更好地发挥在体育健身设施方面的主导作用,带动社会多渠道拖入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室外健身器材招标采购及配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室外健身器材配建与维护管理机制,确保室外健身器材质量,更好地维护百姓健身权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五、切实创新全民健身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针对广大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增长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各级体育部门要尝试改变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模式,按照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精神和要求,在举办大型活动中要尽量压缩开闭幕式的规模和形式,减少开支,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活动中和群众身上,切实体现为民、亲民、利民、乐民的思想。对于我省已形成传统的品牌性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强化宣传推介。尽快制定出台我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评选和资助办法,研究考虑对我省在2011年和2012年入选全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活动的表彰奖励。切实落实管办分离,继续深化改革我省已举办多年的全省县级比赛,全省县级比赛向各乡镇延伸和覆盖,在已调整全省县级篮球、象棋、围棋比赛模式的基础上,对于其他项目要研究创新比赛模式的有效办法,以做大做强、宣传推介我省县级比赛为目标,研究我省县级比赛项目与其他省份比赛交流的可行性。树立“大群体观”的思想,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优势,调动社会力量,努力抓好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少数民族体育、职工体育和老年人体育,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的全民健身活动模式,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继续打造符合我省地区、行业特点的品牌全民健身活动,并以此促进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的经常化、生活化。要积极挖掘和开展适合我省冬季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认真谋划和推进今年我省的“中俄旅游年”体育竞赛系列活动。

六、切实落实青少年体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把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大力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各级体育部门要打破行业壁垒,舍得拿出体育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要把我们的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关注特殊教育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农民工子女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健身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要从“体教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扩大数量和规模,做大做强我省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积极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做法,研究探讨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成为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基地,形成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中学二线运动队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对未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这既是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新工作要求,更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让体育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以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优异成绩,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