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坚持体育惠民力求实事实做

    2013年,江苏省政府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建设列入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一年来,南京市江宁区通过不懈努力,95%的城市社区建成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完成了近3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三个纳入”确保体育惠民工作两件实事做好做实

    区政府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区体育局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部门职责、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确立了“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设施建设、管理开放、组织建设、活动建设、健身指导、信息服务等六大标准。各街道、园区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岗位人员,明确责任落实,明确点位建设,明确时间节点。

坚持统筹规划 确保体育惠民工作两件实事措施到位

    在规划布局上,按照全区实际,把体育场地设施按照四级框架规划进行布局,一是以江宁体育中心和市民体育公园为代表的区级大型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及室外体育健身场地。二是街道、园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和室外体育健身场地。三是村(社区)“四有”体育健身俱乐部,四是自然村和居民小区等各个角落的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等体育设施。在工作机制上,区体育局作为牵头协调联系部门,加强上下贯通,横向沟通。区督查部门根据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进行专项督查,做到任务落实与工作考核紧密结合。在落实经费上,积极争取落实省体育局补助政策和市里扶持资金,区、街道两级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并多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加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

坚持因地制宜 确保体育惠民工作两件实事全面完成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该区将健身步道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做到主干道健身步道成网,城市公园健身步道与主干道健身步道相通。同时,对满使用年限的社区健身路径全部及时更新。全区8个街道均已建成4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并配建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健身场地。目前新建小区、城市公园、绿地的体育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

坚持建管并举 确保体育惠民工作两件实事产生效益

    一是切实用好健身设施。每个街道都建成1支以上全民健身特色团队,每个社区都建成5支以上健身团队。每个社区都设立专门的晨晚练点。老年体协、健身舞蹈协会、门球协会等都在街道发展分会,实现“一街道一特色”,做到全民健身活动全年有安排,月月有活动,活动有声势,阶段有高潮。二是切实管好健身设施。与街道、社区分级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属地负责制,加强巡修、报修,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全区联合大检查。每个晨晚练健身点都配备了3名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健身设施的义务协管员。三是切实搞好科学健身服务。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健身电子地图,在《江宁新闻》、社区宣传栏等开设健身知识专栏,向市民赠送科学健身宣传手册。在每个街道设立国民体质测试点,及时方便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刘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