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工作通气会举行

    2015年6月16日,北京市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工作通气会在市社体中心四层大会议室举行。市社体中心主任李炳熙主持会议并介绍北京市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工作方案,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朝晖作体育节工作动员。市体育总会秘书长于溯韡、市社体中心副主任曹金亮、邵晓军,市总工会及16个区县体育局、燕山、亦庄主管群体工作副局长(副主任)、社体中心主任参加。中国体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千龙网等主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1997年经市政府批准,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民健身体育节。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增强市民身体素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由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市教委、市民委、市社会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体育总会、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奥促中心等12家单位共同主办,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承办的北京市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2015年6月至8月在全市范围举行。本届体育节活动内容分为开幕式、市级系列活动、区县级系列活动三个部分。市级系列活动95项,有以项目促进为带动、吸引多元参与全民健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各类人群健身,坚持“大群体”工作格局、发挥社会力量合办体育,加强京津冀体育交流、促进体育融合发展,传承奥运遗产、弘扬奥运精神,通过各类媒体、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等6个方面的健身活动;区县级系列活动  189项,是各区县依据本区域的特点,结合北京市“一区(县)一品”、“一街(乡、镇)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的各具特色的区县级全民健身活动。

    6月28日上午8:30在北京园博园3号门广场将举办北京市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开幕式分为主会场、市级分会场、区县级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后进行2015年四季跑(北京站)和幸福足迹·城市徒步大会(北京站)市民健康走跑活动。北京园博园设立主会场,组织广大市民开展健康走跑活动。参与者在园博园内按照规划路线,健步走5公里。区县体育局、燕山、亦庄共组织市民代表1800人(每个单位组织100人)与市总工会组织首都职工代表1000人,共计2800人共同组成健步走活动队伍,包括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学生、农民、来京务工人员等。主办方此次更加注重本次健康走跑活动质量和效果。区县、社区、公园等在同一天不同时间段或组织、或自发进行健步走,形成在全市主会场与分会场互动、市区上下联动的健身场景,营造市民踊跃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体育节期间将举办“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健康走跑系列活动、体育公益活动社区行、百家社区健身才艺大赛、京津冀全民健身大舞台、健身操舞大赛、龙舟大赛、拔河比赛、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技能大会、百队杯足球赛、三对三篮球赛、健身气功比赛、市民游泳公开赛、羽毛球挑战赛、扑克大赛、市民滑冰体验活动、全国“全民健身日”北京市民系列健身活动等近百项次市级系列活动。体育节期间,市体育总会还举办北京市第七届体育大会,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人群协会、体育社团的竞赛组织优势,开展包括体育舞蹈、健美、台球、保龄球、门球、健身气功、模型、定向、测向、棋类、桥牌、大众自行车、登山、风筝、毽绳、花样轮滑、轮滑球、速度轮滑、钓鱼、回春保健操、中国式摔跤、拔河、龙舟、救生等45个群众性体育项目的比赛,既丰富了本届体育节的内容,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本届体育节充分发挥市教委、市民委、市社会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的作用,对各人群健身活动进行加强和重点安排:如加强职工体育,组织开展职工拔河、羽毛球、乒乓球、健步走、棋牌等体育比赛和活动;加强农民体育,组织开展健身操舞、乒乓球、棋类、健身秧歌等比赛和活动;推动青少年体育,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学生系列体育活动;加强妇女体育,组织开展系列妇女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体育,推广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康复方法,组织开展残疾人系列健身活动;加强民族体育,举办民族健身操舞、柔力球、花棍、健身腰鼓等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健身交流和比赛活动,开展民族民间体育论坛等科学健身交流活动;加强老年体育,组织开展北京市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表演赛等老年体育活动;丰富在京务工人员体育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北京外企职工运动会等。

    本届体育节活动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突出了体育、文化、健身、休闲、交流、民族、民俗、品牌、环保等元素,可以概括为体育竞赛、健身活动、交流展示、体质测试、培训指导、展示评选等系列活动,涉及健康走跑、健身操舞、健身路径、羽毛球、篮球、棋类、游泳、登山等近60多个运动项目,囊括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外企职工、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青少年、中老年、来京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覆盖最广泛的人群,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体育节期间,全市将举办区县级活动近200项,基层体育活动千余项,预计将有千万人次踊跃参与。

    北京市全民健身体育节是我市群众体育传统品牌活动,对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市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体育节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一个平台,是形成“大群体”工作格局的抓手,是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的一个载体;办好体育节是推进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是服务民生,提供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体现。

    本届体育节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助力申冬奥大背景下的一届体育节。冬夏两个奥运会能否实现在同一座城市相逢,具有历史性重要意义。投票决定申冬奥是否成功的历史时刻,正好在体育节期间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健身氛围,举办一系列有利于申冬奥成功的健身活动是赋于本届体育节的重要使命。

    二、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的一次全民健身成果展示。是落实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举措,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完成《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体育节的举办是一次检验和成果展示的最好的平台。

    三、是体育工作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体育节历经十届跨越二十年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丰满,内功更加稳健。淡化大型活动,充分利用群众身边的设施、群众身边的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简便易行、各具特色的以交流展示为主的健身活动成为构成体育节内容的普遍共识。 

    四、创新体育健身活动形式,“零门槛”健身项目吸引广大市民参与。作为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盛会,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降低门槛,转变参赛方式,进社区(行政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深入基层,贴近百姓,注重实效,提高参与率。

    五、体育节更加注重节俭务实高效安全。

    全民健身体育节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让我们期待全民健身盛宴和狂欢的到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