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制度建设 2015上海国际体育仲裁论坛开幕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2015上海国际体育仲裁论坛在上海浦东举行,围绕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功能和特性、兴奋剂及其他纪律问题、足球相关问题、体育争议解决及亚洲体育争议等主题,论坛对国际体育仲裁、中国体育仲裁发展及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

    本次论坛由国际体育仲裁院和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承办。论坛邀请国际体育仲裁院代表、国际体育仲裁员、中国体育法学者、专家、律师、俱乐部及体育组织代表共同参与,对体育仲裁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对话,为加强体育纠纷解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和窗口,同时推动中国体育纠纷解决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促进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建设。国际体育仲裁院秘书长马修出席论坛,并就《体育仲裁的地位以及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的作用》做了详细阐述。
    国际体育仲裁院代表、国际体育仲裁员为论坛带来最权威和前沿的理论,让中国代表深入了解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功能、特性、程序及法理,进而推动国际体育仲裁在亚洲及中国的发展。国际体育仲裁院行政顾问及仲裁主管威廉介绍了《向国际体育仲裁院提交诉讼前应当了解的事项》;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国际体育仲裁员杰夫 本茨、埃弗瑞姆 巴拉克就体育法的核心问题——兴奋剂及其他纪律问题分别就《国际体育仲裁院关于兴奋剂的法律原则以及最新版2015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腐败和假球案中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国的国际体育仲裁员吴炜和来自英国的国际体育仲裁员马克?豪威尔分别就《劳动关系终止: 终止合同的契约与纪律后果》、《俱乐部转会的相关争议》两大足球争议发生最频繁的类别作了专业性极强的演讲。
    中国体育法和体育仲裁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论坛最后,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主席于善旭、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卫虹霞就中国体育仲裁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的体育纠纷处理》的演讲,让国际体育仲裁院代表及国外体育仲裁专家进一步了解中国体育仲裁及体育仲裁制度的发展情况。
    国际体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简称CAS)建立于1984年,作为体育纠纷解决的国际性权威机构,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被誉为“体育最高法庭”。2012年11月12日,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被新华社评为2012年中国十大体育新闻之一。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建设仍在不断的探索中。参考和借鉴国际经验已成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建设的共识,在体育改革和体育法治化发展成为时代强音的背景下,此次论坛对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