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运会闭幕 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10月27日下午,随着熊熊燃烧十天的圣火缓缓熄灭,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建福州闭幕。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共580名运动员参加了26大项、223小项比赛,获得30枚金牌、19枚银牌、28枚铜牌,在青运赛场不断取得骄人战绩,决赛人数、决赛项目和取得金牌总数均超过历届城市运动会,圆满完成了代表团既定目标。两支代表团高度重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狠抓正风肃纪,双双荣获本届青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参赛总结通气会召开

 


本届青运会上,申城健儿放平心态、放手一搏,在赛场上做最好的自己。游泳项目获得了青运会决赛32枚金牌中的12枚,尤其是在男子项目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突破。田径中心注重资源整合,加强与国内高校合作,获得了男子三级跳远、男子400米和男子4×400米接力的3枚金牌。田游水三大基础项目共获得17枚金牌,相比四年前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的3枚金牌,整体实力有较大幅度提升。足篮排三大球项目共设12个小项,上海12支运动队全部进入8强,7支运动队进入前4,尤其是足球获得了4枚金牌中的3枚,后备梯队基本形成,振兴三大球工作显现成效。上海传统优势项目射击射箭在“项项是重点、人人争冠军”的参赛理念下,共获得7枚金牌。此外,武术套路、自行车、垒球等项目均有金牌斩获,一批重点小项脱颖而出,后备梯队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在青运会上能取得优异成绩,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将青运会参赛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二是运动员全力拼搏。根据市体育局主要领导要求,各中心负责人、各项目教练员把竞赛压力转换成对运动员的精心指导、有效激励和科学保障,为运动员超越自我创造条件;三是团部精心保障。团部和各训练单位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深想细,加强沟通,及时处理,建立起有效畅通的反应机制。
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代表团名誉团长、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表示,两支代表团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在游泳、射击等基础大项,特别是足球的青年组群上,初步形成比较突出的优势,涌现了一批有前途、有天赋的优秀青年运动员。通过青运会对工作的检阅和启发,黄永平提出了上海竞技体育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要坚持改革、率先改革,对于有条件的竞技体育项目,加大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力度;要抓住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都市型的竞技体育模式,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练员队伍;要夯实基础、扩大体育人口,让运动成为更多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运会的前身是城运会,2013年更名。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在闭幕式上说,本届青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对我国青少年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一次全面检阅。青少年运动员展现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意志作风。本次青运会一共有55个代表团参赛,7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6个大项305个小项的角逐,共有1队9人14次创12项全国青年纪录。本次赛事不设奖牌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