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体育局以三个精神为动力推动体育事业产业职业协同发展

 

连日来,省体育局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王建军省长调研环湖赛筹备及体育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对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准确定位体育工作在以“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实践中的空间和意义,用体育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推动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和体育职业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品牌、带好队伍、练好“内功”。坚持跳出青海看青海,跳出体育看体育,依托青海区位优势,打生态牌、民族牌、体育牌。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追求,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工作作风谋体育良策、干体育实事、树体育新风。用品牌锻炼队伍,靠队伍打造品牌,积极构建以十项国际品牌赛事为重点、二十项国家级品牌赛事为主干,百项省级品牌赛事为一体的赛事活动体系。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目标,充分发挥以环湖赛为龙头的品牌赛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传播青海声音、展示青海形象,让品牌的生命力影响力持久深远

立足民本、改善民计,服务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深入推动“健康青海2030 ”行动计划、“全民健身计划”作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责任,真抓实办,见行见效。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福祉为目标,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元化,加快五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县(区)全民健身中心、乡镇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全民健身站、社区全民健身点、小区全民健身亭、寺院全民健身路径的基本覆盖,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

注重引导、调整结构、融合发展。资金引导为手段,支持规模以上体育经济实体发展,带动体育场馆、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冰雪运动。以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多元化体育产品提供、多层次体育平台搭建和多方向体育资源融入为支撑,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体育竞赛需求。以全域体育为方向,深入挖掘体育休闲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多渠道增强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树立“生命线”意识,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发挥体育彩票的社会公益性和市场引领性作用。

着眼争先、突出优势、增强实力。以奥运争光、全运争彩为目标,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抓训练管理、抓服务保障、抓赛风赛纪,确保我省代表团在全运会上展现良好的青海体育形象,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优化项目布局,突出抓好中长跑、竞走、射击等优势项目,重点发展射箭、摔跤、跆拳道、拳击、武术等传统项目,以足球、篮球为引领,做好球类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重视运动员的职业天赋,促进职业体育、专业体育和业余体育的有机衔接、协调互动,厚植体育基础,激发体育活力,增强体育实力。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激发活力。遵循“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聚焦体育行政部门如何放权瘦身、体育社会组织如何健体强身、体育市场主体如何培育壮大等关键环节,抓住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育运行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团”的格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进体育科技、体育文化、体育人才改革发展,搭建体育“互联网+”平台,运用健康大数据,完成体育发展的动能转换,激发体育的社会动力和市场活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