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蓬勃开展 少年强中国强 体育强中国强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和全市体育事业的大发展中心任务,以及青少年训练工作整体上水平的任务,本市就青少年训练工作整体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评估。

2017年,天津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取得“六个一流”和优异比赛成绩,展示了天津精神──奋发有为、敢为人先、攻难克艰、锐意进取。目前,本市青少年训练工作,正以全运会为契机,市体育局高度重视业余训练工作,明确了后备人才培养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路径,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原动力,推动本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在市体育局对业训工作指导下,各区体育局和区业余体校高度重视各区青少年训练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市体育局与市教委下发《我市建立“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的实施办法(试行)》《天津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管理办法》和市体育局《关于规范天津市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办法》《天津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天津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方法的通知》精神,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工作思路,加强各区青少年训练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创青少年训练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制度、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青少年训练工作层面;抓住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市体育局命名的建立“8421”工程学校,单项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工作,“想实招、干成事,”着力推动各区的青少年训练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市体育局、市教委关于下发《我市建立“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做好20162018年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命名2016-2018年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决定的通知》。市体育局先后下发了《天津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关于规范天津市区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办法》《天津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配套文件,为业余训练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各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青少年训练工作,先后制定了落实“8421”工程学校的工作文件,召开专题会,有力开展各项工作。区体育局、教育局具体实施“体教融合”,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围绕全年青少年训练工作任务与目标,认真抓好整体管理工作,制定落实意见与措施,强化青少年训练各环节工作,夯实训练软硬件条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共享教育系统师资场馆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制定出各自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等管理办法,加快培养各区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为目标,结合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和校园课余训练为载体的各项业训工作措施,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建设体育强市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增强为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发展后劲、破解难题、树立信心,巩固优势运动项目、带动潜优势运动项目、开设新运动项目,促进各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做到可持续发展。

各区体育局对本年度青少年训练综合评估区业余体校、单项基地和“8421”工程学校工作非常重视,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区体育局局长出席评估会议,进行业训工作的指导,分管局长做工作汇报,业余体校校长、副校长、竞训科、训管干部、部分教练参加,形成开展青少年训练工作的很好局面。同时针对全市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建设表示非常认可并积极投入全力,按照市体育局投入专项资金加大工作力度,很好落实业训工作。协调和依托区教育局,办好“教育搭台、体育唱戏”互利共赢,相互支持业训工作。

同时各区体育局分别将青少年训练工作专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依据各区实际情况,加大紧迫感。抓好每年群众体育、校园体育、社会力量办体育、体校的各项工作。出特色、出成效、站在高起点、高平台上开创工作新特点。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本市河西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滨海新区塘沽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南开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静海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和平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学校、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津南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等8所业余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

据统计,目前,全市能系统开展青少年训练的业余体校,从2014年的8所增加到16所,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从3419人增加到15931人;建成青少年训练基地107个,“8421工程”学校270所,开展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等24个运动项目;命名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8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5所;特别是今年报考市体校的人数突破500人,创历史新高,充分展现了本市后备人才发展的勃勃生机。

七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静海区:坚持“体教结合,培养尖子、扎实工作、力争突破”的总体要求,学校实行三集中的训练管理模式,在“8421”工程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层学校中挑选苗子到区体校。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强化制度管理、文体并重,做好“8421”工程建设。输送了陈飞、刘艳梅和林媛媛,分别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柔道、足球、柔道项目的金银铜牌。

滨海塘沽:坚持“发扬一流标准、营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业绩、年年出精品、适时多输送”,将以上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开展青少年业训工作。坚持体育人才观,求真务实做好科学选才、训练、管理等工作。孟子璇等4名运动员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年组排球第一名,张馨月获得全国青年排球赛第一名。

津南区: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天津市单项基地为抓手,创建体教结合模式,全区坚持参训学生运动员700人左右,2016年招生年龄分布调整,新增储备学生运动员约300人。津南区文体局重视教练员工作,王大海教练等是津南区“党员在身边”活动先进个人、市人大代表推荐人选;李静教练作为津南区党代表、市政协委员推荐人选;李登运当选区党代表。区体校三名教练和一名退休教练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火炬手。

和平区:结合区域特色优势,项目总体布局,形成13个特色项目,有田径、射击、射箭、游泳、举重、足球、击剑、柔道、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含9个单项基地)。运动项目由单级向多级层面发展。完善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安全体系,多项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各险种保险和安全防范保障。

南开区:结合重点项目布局和体育传统学校布置,大力扩充训练场地,现有共用共享场馆20个。输送的崔海瑄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年女子排球第一名,贾龙获棒球冠军,张赫男获女子花剑个人、团体第二名。此外,时隔5年启动事业单位科级干部选拔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提拔校长、副校长各1人,专业十二级至专业五级岗位竞聘17人。

河东区:抓好党组织建设和校党支部工作,河东区体育系统“大财务”整合,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竞技争先、为国争光”的理念,坚持“强项更强、多点冲金”,以校园足球为基础,业余体校为支撑,以群众性社会体育为范围,拟增加网球、击剑、水球、射箭项目教练员,制定《关于建设河东区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实施方案》。

河西区:19名教练中有12名教练参与全运村运行工作,“温馨全运村,圆梦全运会”,展示河西体育人风采。制定《兼职教练员聘用管理制度》《教务人员看课制度》《教练员训练出勤报备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建设,在育人育才方面取得新的业绩。

作为人才摇篮的十一所区体校

西青区:积极创新,努力挖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摸索适合当下的业训发展路径和方法。区体育局、教育局,制定业训方案,形成一所霍元甲文武学校,12个项目24个训练队,7个社会俱乐部,14所“8421”工程学校,与1所区体校共建运动项目格局。

朱金欣获得2017年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U1469公斤第一名,输送的6名运动员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棒球冠军。区教育局已政策性解决了棒垒队员小学毕业进入杨柳青二中和四中上学的问题。

北辰区:以“培养苗子,打造精品”的业训思路,狠抓管理,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社会化村企现有场馆解决训练场馆办学主线,开展业余训练,制定《北辰区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外聘教练员管理制度》《集训队员安全管理条例》等,输送的苏长龙等3名运动员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棒球冠军,安家葆获得全运会男子马拉松游泳第二名。

滨海汉沽:制定了训练管理、工作量、输送比赛、教案检查、训练检查、训练安全等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教练员和教职工的行为规范,调整训练项目年龄结构布局。

东丽区:区体育局与教育局共同制定《东丽区“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东丽区“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措施(试行稿)》,对“8421”工程中的学校进行每年度评估考核,优秀7个,良好6个,合格3个,新增百华中学等4所学校纳入“8421”工程,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参加水球、田径、足球、柔道、橄榄球等全运会比赛,取得2个冠军、1个亚军的优异成绩。

滨海大港:抓好基础管理,拓展办学模式。将绩效工资纳入教职员工的全年考核中,把绩效工资30%的30%每月扣出,到年终发放奖励(主要侧重输送和竞赛),与教练员带学生多少、训练天数、质量、成绩、直接挂钩,实行多劳多得,奖罚分明,发挥出激励作用。

宝坻区:制定《宝坻区课余训练工作方案》和《“8421”工程经费使用说明》。拨专款150万元修建综合训练馆,供击剑、拳击、举重三个项目使用。举办青少年跆拳道比赛,报名14个单位,400人参赛。输送运动员付春雨荣获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橄榄球亚军,邳苏杰获得柔道女子-52公斤铜牌。

红桥区:认真落实区体育局办公会议的工作要求,以“开拓进取、创新工作”为指导思想,制定《业余体校教练员季度评优细则》,发扬团队精神,规范完成优秀项目团队评选工作,成立督导组,对“8421”工程学校进行督查工作,调整了1所小学和1所高中的项目布局。

河北区:以乒乓球、网球、足球3个项目为重点,创建了6个单项基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17所小学和4所中学开展训练,区体育局与火车头俱乐部开展合作新模式,改善综合办公和训练条件,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形成一套科学可行学训体系。

武清区:坚持青少年训练工作,做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市级比赛较好成绩,2017年天津市中小学田径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体校有3个项目,实行三集中。另5个项目,依托中小学,俱乐部开展训练工作。

宁河区:依托和发挥腾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421”工程学校,体育传统校,选拔苗子,进行招生,到区业余体校校集中训练,提高运动技能,认真抓好拳击、自行车、足球三个单项基地工作。2014年输送到市体校学生史航,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夺得男子公路个人计时赛第一名,2016年输送市体校学生王瑞东,夺取2017年全国青年公路自行车比赛第二名。

蓟州区:坚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依靠科技”,促进人才培养,抓好区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重点项目学校,“8421”工程学校的体系建设工作、30余所中小学常年开展课余训练,有各项目运动员80余名,在训运动员1500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