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体育局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日前,福建省体育局传达学习福建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第一,以转型升级为动力,进一步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今年,福建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出3076.43亿元,增加值997.01亿元;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87.3%,占GDP3.5%;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企业中,共有25家企业登陆国内及海外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还有14家省级重点后备上市企业,逐步形成人气颇高的“福建体育产业板块”。如何推进服务型制造,打造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由“福建制造”向“福建创造”“福建智造”转变,是“十三五”期间福建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时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推动体育企业转型升级优惠政策,引导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第二,以融合发展为路径,进一步为“体育+”和“+体育”构筑平台。按照《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蓝色海丝运动休闲带和绿色生态户外运动带的理念。我们将推动各级政府通过盘活绿水青山的天然资源,为“体育+”和“+体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在我省利用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事业做法上的批示,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本,发挥体育的多元社会功能,使之成为汇聚多方资源的平台。

第三,以消费升级为契机,进一步打造品牌赛事抢抓战略先手。我们准备在城市重点进一步打造好厦门、福州、晋江、武夷山、东山、泰宁等地马拉松赛事;在乡村进一步打造“全民健身百村行”赛事品牌,通过休闲体育项目探索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发挥“体育+”的更大作用。

第四,以项目带动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向集群方向发展。近年来,我省体育产业园区和体育特色小镇不断涌现,兼具了体育休闲、体育科研、体育商业和体育创业等诸多内容。目前,福建省共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2个,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3个、省级7个。这些项目都将成为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核心力。十三五期间,我们一是大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福州体育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把福州体育科技园区打造成面向全国体育产业创业者搭建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力争五年内完成体育产值30亿元;二是大力推进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厦门五缘湾游艇港体育旅游综合体建设,力争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成熟的游艇港之一。此外,还要抓紧推动莆田“冰雪小镇”建设,着力打造冰雪运动国家级基地,并带动周边海湾开发。三是大力推进以民营资本带动的全民健身综合体建设,重点扶持福州天翔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建瓯全众文化体育发展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利用旧厂房、旧仓库改造而成的集文化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休闲、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全民健身休闲场所。

第五,以政策引领为保障,进一步营造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我局也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旅游委等部门出台了配套改革发展文件。下一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同时每年安排体育产业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

第六,以体育旅游为突破口,助力贫困山区乡村脱贫致富。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把体育项目、资金、活动、赛事等体育资源向山区、老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发挥“全民健身百村行”等品牌赛事的引领作用,支持和鼓励山区、老区、少数民族村及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独特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培育一批“一地一品”体育赛事。开展冠军扶贫行动,进一步增强冠军运动员祖国培养、人民哺育、感恩回报的意识,通过志愿服务、爱心捐赠、慈善义卖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为扶贫攻坚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