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百县”比赛 “一县一品” 做好县级青少年体育工作

  长期以来,业余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体,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三级训练网最低层的县级传统业余体校发展却举步维艰,普遍出现“ 招生难、办学难、出路难”。传统业余体校文化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面狭窄。不少体校出现办学经费不足、设施条件落后、招生困难等问题,部分合并的县(市、区)业余体校或已停办,或名存实亡,或教练员转岗流失,或已经转变了办学方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级体校出问题将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江西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勇说,为扭转县级体校的萎缩局面,充分调动基层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西省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不断改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

  一是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联合教育部门,每年举办全省性青少年比赛70多项次,鼓励、动员业余体校运动员和普通中小学学生共同参赛。其中,以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为主的百县运动会覆盖面最广、办赛规模最大。通过举办一系列赛事,充分发挥分级竞赛杠杆作用,调动了县区积极性,目前四个百县运动会已经成为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赛事中的著名赛事,也成为调动省内县级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是加大扶持和创建力度。实施“十强县”和“30精品县”工程,将百县运动会参赛情况、年度青少年锦标赛参赛情况和向省运动队输送运动员情况作为县级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县级青少年业余训练进行全面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和扶植资金、基地建设挂钩。通过多年的培育,江西省100个县(市、区)中的89个县(市、区)正常开展训练,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得到加强,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身体健康。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业余训练,推动“一县一品”。江西省体育局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体育行政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体育部门引导支持,地方筑巢引凤,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办体育俱乐部、办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比如南康区乒乓球、瑞昌市羽毛球、定南足球等为“一线一品”发展项目,通过企业运作,建立高水平教练员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体育课程,拓宽了后备人才选材渠道,也积极推动了当地青少年的后备人才培养。

  王勇说,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深深地感受到,青少年体育工作必须融入改革浪潮、紧跟时代潮流、围绕中心工作。要努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各具特色,搞开门办体育、合作办体育,推动青少年体育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要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沟通,激发各地重视和发展体育的积极性,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运作,解决业余体校发展中的困难,引进体育融合项目,带动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顾宁整理) (转自5月19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