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而创建——江苏省盐城市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四位一体”组合发力 ——打造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盐城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盐城市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体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体育社会组织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方面还存在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力量支持体育事业力度不够,体育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等问题,从总体上看体育社团组织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工作还有许多方面亟待加强。为深入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盐城市体育局在充分调研、分步试点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推行实施体育社团组织“四位一体”,建立起“4+3”模式(“4”指单项体育协会、单项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健身俱乐部,“3”指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试点,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通过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激发社团组织活力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放、管、服”改革之后,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行,盐城市体育局及时出台《关于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市属体育协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体育协会活动,有力促进了市属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更好地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支持单项协会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

  从2017年10月起,对市属40个协会(除足球、健身气功协会外)中的38个协会组织进行人员、财务、物资脱钩分离,同时要求市直体育系统现职干部和在职在编事业工作人员不得到协会组织兼任职务,一批热心全民健身事业的有影响、有能力且口碑良好的体育爱好者、社会人士、企业家,被吸收到各协会组织当中,担任协会会长或法人代表,占比为75%。2019年,盐城市举办全市第八届运动会,各协会以“我要上八运,盐城动起来”为口号,以全项目设置、全人群覆盖、全市域参与的方式,新设置了群众体育项目16个大项和107个小项,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共12000多人参赛,各项赛事历时4个月,各协会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了所有承办费用,成为本届运动会最大的亮点。“奔跑吧,盐城”2019盐城首届马拉松赛、中华龙舟赛、盐城龙舟赛、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第四届城市定向赛、江苏盐城国际舞蹈邀请赛、“美年大健康·盐城广场舞”大赛、江苏省健身教练技能大赛暨第二届盐城市健身教练技能大赛、“盐马”勇士挑战赛等赛事以及各县(市、区)、各级各类协会和体育组织举办的各类赛事全年超过1000场次。单项协会举办和参与,他们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重要引擎。同时,通过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社会组织,8个体育裁判员培训管理职能转移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推动单项体育俱乐部注册,助力单项协会壮大

  为使单项协会在体育社团组织发挥引擎作用,支持鼓励体育爱好者、社会组织和企业(个人)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承办盐城市城市业余俱乐部联赛活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联动,盐城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出台了《盐城市购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的实施办法》和《盐城市体育俱乐部联赛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和扶持社会俱乐部的发展。

  2020年单项俱乐部联赛通过“全民大联赛·今年你最帅”竞赛项目全民投票活动,选择了群众参与度高的19个项目,政府投入270万元扶持俱乐部专项引导资金,疫情期间投放200万元体育消费券,20000个名额,每个名额50元,通过“我的盐城”APP线上抢购活动,激发业余俱乐部联赛活力。为积极探索体校、大中小学校和社会俱乐部联动发展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青少年体育U系列赛事工程,青少年俱乐部配套组建U13的队伍,联赛积分按成人组和U13组综合评分,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兼顾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养成和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围绕“小足球、小篮球、大梦想”开展了“市长杯”俱乐部联赛。围绕打造“跑者的天堂”,正在开展“魅力盐城·美丽奔跑”2020盐城最美跑步线路积分赛,面向广大健身群众征集“城市智慧跑道”,努力改善群众健身条件、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三、优化体育指导员结构,提高体育为民服务水准

  根据十三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盐城市体育局全面推进盐城市体育指导员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建立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全民健身长效机制。

  盐城市在全面分析全市3.65万名各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结构组成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体能训练需求,适度降低广场舞、乒乓球等项目的指导员比例,增加航空航模、轮滑、足球、篮球等青少年高需求项目指导员的数量比例。针对社区健身俱乐部培训家庭健身指导员5500名,覆盖125个社区居委会,为35万户家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身需求和健身指导。培训了一批集“体质健康测试、科学健身指导、健身志愿服务”于一体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员队伍,近4年来免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0万人,其中市本级4.5万人;参与完成“运动健身对慢性病前期患者的干预及康复治疗”课题研究,探索“体医融合”创新途径,编制了2019年盐城市居民体质健康报告蓝皮书,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身服务,关注群众身心健康。社会体育指导员常年从事体育指导工作,每年必须开展指导服务120小时以上,热心为全民健身服务,并承担“八个角色”:健身设施的维护者、健身活动的组织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体育健身项目的推广者、全民健身知识的宣传者、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者、体育场馆开放的协管者、国民体质监测的实施者。争做“三个大使”:传播健康快乐的大使、传播文明大爱的大使、传播幸福美丽的大使。

四、组建社区健身俱乐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盐城市体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健身俱乐部的指导意见》,降低准入门槛,支持鼓励在社区开展体育赛事、体育服务、文体娱乐等活动的社区健身俱乐部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市级社区健身俱乐部125个,辐射面积达5131平方公里,惠及49万个家庭,参与群众174.29万人,促进经常性锻炼人数62.74万人,共招募体育指导员16100名,志愿传授广场舞、健身气功、篮球等科学健身技能,累计开展各类体育活动1000余次,带动了周边居民日常文体活动开展。应该说社区健身俱乐部在阵地建设、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社区体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查发现,51.6%的人期待疫情过后社区重视体育工作,人们非常期待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希望提供公共体育器材,优化社区体育场馆管理。由此可见,社区健身俱乐部已成为全民健身的桥头堡,可以使一个个家庭“走起来、跑起来、动起来、赛起来。”(转自7月1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