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

面向奥运夺标育人 为建设体育强国作贡献

面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备战任务,江苏在认真总结备战2008年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经验教训的同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面向奥运,夺标育人,努力推动江苏竞技体育各门类均衡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作贡献。

一、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目标,调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

十一届全运会后,江苏省认真审视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围绕建设体育强省和体育强国的目标,适时将江苏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调整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均衡发展。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金牌数量向既追求数量更追求质量转变;把工作重点从传统优势项目进一步扩展到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

以备战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和第十二届全运会为重点,江苏省制定了竞技体育“3012工程计划,明确了江苏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这是一套复合的目标任务体系:一是确保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不出问题;二是奥运争光重点项目要有新发展,集体球类项目要上新台阶,游泳和水上基础大项要有新突破;三是在伦敦奥运会和第十二届全运会上继续取得好成绩。

在认真研究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设置及有关政策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目周期效益评估的结果,我们调整了项目结构,撤并部分项目,新增个别奥运小项。切实加强项目分类指导,努力做强做大优势项目群;做精做细表演打分类、交手对抗类项目;加大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力度,增加部分集体球类项目队伍编制,补齐二线队伍,狠抓教练班子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训练管理体制改革,缩小管理跨度,加大管理纵深,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以项目群为主线的管理体制,推行运动项目中心管理制度,与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面接轨。省属各训练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面负责一、二、三线队伍的管理。改革业余训练管理体制,成立青少年训练处,统筹协调业余训练竞赛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的办队模式,不断延伸省队市管训练体制。充分利用市县、高校、协会、企业等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拓宽运动队的办队途径,鼓励联合办队。在乒乓球、游泳、举重、水上等项目引入联办和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省辖市联办省队市管训练点。改革省体校运动员招收和培养制度,支持各地承办省体校队伍。在省体校运动员选拔培养中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进一步修订完善运动员选材标准和实施细则,克服运动员选招中的不正之风,加强运动队伍的长远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夺标育人的理念,完善保障体系,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对运动员一辈子负责。把运动员保障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采取在体院附校部或省队市办所在地中小学就读,或学籍挂靠中小学、训练基地组织教学等方式,确保专业队运动员100%完成义务教育。通过与省教育厅共建、与北体大合作办学,拓展南京体院办学空间,统筹体育学院与局训练中心资源,加强体院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扩大南京体院对优秀运动员本专科招生规模,推荐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确保“十二五”期间所有高考适龄运动员全部进入全日制大学就读。开展运动员远程网络教育,有10门主干课程建成网络课程,现已覆盖南京体院所有本科生运动员、北京老山击剑队和在宁部分训练基地。下一步将实现所有本科主干课程网络远程教育,为江苏籍运动员异地网络教育提供条件,并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促进运动员尽快完成本科教育。

二是多渠道安置退役运动员。一方面对职业转换过渡期内的运动员组织为期3个月的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开展10余种通用技能培训,并建立了13个退役运动员就业实习基地,提高运动员职业技能。开展退役运动员就业推荐,举办退役运动员就业双向选择交流会,促进运动员充分就业。下一步还将实施《职业规划从运动生涯开始》培训实施方案,从运动员进队开始就有针对性的启动职业规划,加强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加大组织安置力度,对全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退役后安排或推荐到省市事业单位或高等院校工作。在局系统内安排一些岗位,接收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招录一批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对自主择业运动员,以本省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的3倍确定基础安置费。

三是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为所有运动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办理双份(全国自助保险和地方商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下一步争取将运动员伤残纳入国家工伤保险体系,解决退役运动员工伤保险、伤残鉴定等问题。实行“勿忘我”行动计划,做好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关于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试点工作,每年筹集资金资助困难的退役运动员接受培训和自主创业。

三、深化体教结合,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江苏省重视体教结合工作,注意发挥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007年,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教体结合,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意见》。2009年底,举行了江苏教育体育系统合作培养人才联席会议机制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建南京体育学院启动仪式。教育、体育部门按照协调统一、资源共享、责任分担、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学校课余训练,加强各级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俱乐部建设,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和送体育进校园活动。

在深化体教结合的基础上,有重点、分层次地加强各级各类体校建设。大力推进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程,上周期共创建40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基地创建为龙头,改善各级体校的软、硬件条件,提升业余训练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推进星级体校创优工程、人才输送“222工程、千名教师培训工程,加强业余运动员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视省运会竞赛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以国家奥运战略为导向,以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为目标,调整省运会项目设置和计牌计分办法,加大奥运成绩带入力度,增设进步奖和优势项目总分排名。与此同时,大力整顿赛风赛纪,净化业余训练的竞赛选拔环境,加大运动员资格审查力度,严肃查处在资格、年龄上的弄虚作假。到目前为止,已有2500多人退出了2010年的省运会比赛。

四、贯彻人才强体战略,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近几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人才强体战略,大力实施“尖子工程”和“金牌教练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管理干部、科研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在新周期的竞技体育干部队伍调整中,重视选拔思想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到运动训练第一线,努力提高训练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比例,先后有十几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走上训练单位负责人、领队的岗位,训练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率达到60%

高度重视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成立了教练员管理委员会,推行教练员竞聘上岗、全面考核、优胜劣汰的选拔使用制度。新周期的第一个冬训,我们从抓学习培训入手,在竞技体育战线大兴学习培训之风,努力构建学习型竞技团队。从2010年元月中旬开始,省体育局选派各项目主教练赴北体大开展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在接下来三周的每周一、三、五上午,组织全体教练员和训练管理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培训。通过一个月的集中强化培训,学习最新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提高认识规律、研究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运动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积极选派科研医务人员等外出学习培训,加强竞技体育队伍的整体建设。

以上是围绕建设体育强国,江苏竞技体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