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局局长张松林:加强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一度面临着严峻的下滑局面。根据1996年和2007年调查统计,全省17个市的市级体校从17所减少到12所,县级“三集中”体校从81所减少到55所,全省业训人数由3.4万下降到1.9万。学校体育方面,根据全省每5年1次的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全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目前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19.7%,4—6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达63.3%,中小学生不会游泳的占到85%以上,心理不健康的也占到10%以上比例。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讨论,并形成三点共识:第一,市县体校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根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下滑趋势;第二,青少年体育是关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大事,体育部门应积极主动地推进“体教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第三,业训工作必须调整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业余训练体系。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狠抓了青少年体育工作。

    一、大力扶持市县体校发展

    近年来,我们制定了从体彩公益金中拨付经费,扶持市县体校发展的政策,目前每年用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经费达到了1亿多。扶持政策大体经历了全面扶持和重点扶持两个阶段。

    (一)全面扶持阶段

    主要做法:一是改革全省青少年年度竞赛经费管理办法,由省体育局承担所有办赛、参赛经费,减轻市县体校经费压力。二是积极创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严格落实经费配套政策。目前全省有国家级基地37个,每年的配套经费超过1200万元。三是设立省级项目后备人才基地。按照每个项目设立3—5个后备人才基地的布局规划,对市县体校予以扶持,并建立健全经费使用政策和绩效评估办法。目前,省级基地已达到128个,每年的扶持经费约1500万元。四是改革业余训练奖励制度,设立了人才输送数量奖、质量奖、伯乐奖和奖训金四项奖励,每年投入200万元,奖励基层体校教练员和运动员。五是加强体校人才培训。每周期对全省各级各类体校的教练员、教师、科研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一次轮训,培训方案由各项目管理中心拟定,培训经费由省体育局承担。

    (二)重点扶持阶段

    从2012年起,我们根据体校发展状况明显改善的实际,将原来大面积、小金额扶持的政策,调整为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主要资助对象是新建市县体校的单位和改建训练场馆的体校。其中,新建体校的,必须由体育部门拥有产权、土地使用权并直接管理;市级体校应有8个以上项目、600名以上学生;县级体校应有6个以上项目、200名以上学生。对新建的体校,一般资助1000万元;对改建训练场馆的体校,一般资助300万元。

    以上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各地的积极性,促进了体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目前,全省除2个市尚未恢复体校外,其他15所体校的发展状况都比较好。其中,临沂、菏泽启动了新校建设,青岛、济南、滨州、潍坊建设了新体校,东营扩建了原体校,泰安、威海、日照改建了训练场馆。县级体校中,有12个县新建了体校,14个县的体校改建了训练场馆。市县体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训练水平、工作规范化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初步统计,目前全省的业训总人数已恢复到近3万人。在今年的省运会上,有170余个小项的成绩超过上届。

    二、务实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2011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8号),牵头召开了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各市分管市长、体育局长和教育局长参加,对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了专题部署。此后,省体育局积极联合教育部门,狠抓了省政府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落实。

    (一)建立体育、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省体育局和教育厅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调研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情况,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定期部署工作,开展督查,推进落实。

    (二)创办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

    从2011年起,我们联合教育厅和财政厅,创办了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对联赛作了部署。目前,中小学联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羽毛球7个项目,大学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4个项目。今年全省有3100多所学校的5.3万名学生参加了联赛。

    (三)开展普及游泳和“超重学生体质健康夏令营”活动

    今年,我们联合教育厅、财政厅和团省委,在全省组织了“超重学生体质健康夏令营”和中小学生游泳“扫盲”培训试点活动,使2.2万名学生学会了游泳,582名超体重学生参加了康体锻炼。试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全社会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年在全省全面铺开这两项活动。

    三、试点推行县级体校多元化办学模式

    今年,我们在全省试点推行了县级体校3种办学模式改革:一是“三集中”独立办学的模式。对这类学校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制定《办学标准》,提高规范化水平。二是体校与当地一所中小学联合办学的模式。学校负责教学工作,体校负责训练工作,体校学生双重学籍管理。三是体校与几所中小学联合办学的模式。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将体育项目分解到几所学校,教学训练工作分别由学校和体校各自负责。对以上3种模式,只要选材训练功能不弱化,能够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我们都予以认可,并纳入经费扶持范围。我们计划用3—5年的时间,让目前没有体校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一种模式建设体校,实现县县有体校的目标。

    山东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奥运争光计划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按照总局的要求,虚心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