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198号(医疗体育类387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坚持“体医结合”,创建运动医学专科医院,促进运动医学全面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设立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符合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出人民健康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全民健身要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民健身首次嵌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大格局中。“体育强则中国强”,在实现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中,体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从医、体、卫、食、药等8个方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大力推进“体医结合”,大医治未病,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大医疗理念,大力推动体育和医疗卫生充分融合。运动医学专科医院能够充分运用运动促进健康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众科学健身和合理膳食,有效促进运动营养、运动防护、运动处方、医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二、综合医院下设的“运动医学科”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近年来形成的全民健身热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健身人群剧增。在民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由运动带来的损伤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中国正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长期、慢性疾病已经是危害大众健康、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卫生和社会问题。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2291名被调查者中有77.73%的人表示曾经发生过运动损伤,其中有24.89%的被调查者对其接受的治疗表示不满意,61.14%的人表示治疗没有效果,有43.67%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有24.89%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需要专业性的运动医学及运动康复服务。另一份调查中无疾病的为744人,占32.47%;有各类疾病的1592人次,其中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糖尿病和肥胖症的776人,占33.87%;患有运动损伤、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合计1247人,占54.43%。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对运动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日益增高,社会对运动医学服务的需求旺盛与目前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

截至2014年底,对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份调查显示,设有运动医学科室的医院有23所,大多为医学院校教学院校,其中三甲医院18所,骨科医院5所。规模较大的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床位68张)、北京积水潭医院(床位48张)、上海华山医院(床位27张)。这些综合性医院的运动医学科业务多围绕运动性损伤治疗,以开展关节镜手术为主要内容,对于运动防护、运动医务监督、运动康复的治疗等方面还无法全面开展,主要受机构设置等体制因素制约。目前开展运动医学服务的体育系统医疗机构全国共有20所,主要为专业运动员提供运动医学服务和医疗保障,同时也面向百姓开展医疗服务,如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等。体育总局运医所体育医院从事运动医学临床、教育、研究与下队服务,开展了运动创伤、中医骨伤、康复治疗、医务监督等运动医学相关的各项业务,目前年门诊量约12万人次,年住院人次400余人。运医所体育医院在开展运动医学,服务全民健身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相较于社会需求还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医疗卫生系统未设立运动医学专科医院,导致运动医学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专家型人才稀缺,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建立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的意见与建议

(一)体育与医疗主管单位要创新机制,互通合作

我国的卫生与体育两大部门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中“各自为政”,部门联动的“体医结合”政策机制尚未建立,无法独立对运动损伤、慢病等健康问题人群开展有效的运动指导,因此需要大力加强两个领域的互通与合作。要在体育医院和综合医院尝试开办运动指导门诊,作为体育服务于运动损伤、慢病患者的一线窗口,可以针对患者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但是开设运动指导门诊,功能单一,不能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全链条运动医学及其相关服务,窗口太小,不足于形成集群效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也很难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不足以推动运动医学及其相关服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建议要放开步子,敢于作为,用于担当,在经济发达地区,在运动医学及其需求相对旺盛的地区,率先建立由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监管的二级运动医学专科医院,从而推动我国运动医学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发展。

(二)理顺运动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元化运动医学专业人才

我国运动医学属于一级学科临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而运动康复属于一级学科体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在运动医学学会设置上,既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同时又有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虽然运动医学属于医学与体育的交叉学科,但在学科属性上运动医学属于医学学科,应当协调各部门厘清运动医学在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体育院校与医学院校应当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从本科至硕士、博士以及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各层次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培养多元化运动医学专业人才,更好地促使运动医学及其相关专业人才成长。

(三)二级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的服务内容及建设标准

二级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及内容包括,一是专业运动员,主要是其运动创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运动能力的恢复与提高;运动伤害的防护;医务监督;运动营养与运动心理等;二是慢性疾病和术后患者,主要是运动疗法、运动康复指导、实施与监督;运动预防慢性疾病与并发症;三是普通人群,主要是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科学运动的指导、宣教;运动防护等。

科室设置方面应包含运动医学专科医院的特色科室,如运动创伤科、运动康复科、运动防护科、运动营养科、运动心理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科、医务监督科等临床科室,以及常规的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设备配备方面应具备开展运动医学业务的专业设备,如关节镜设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康复设备、物理治疗设备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