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353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以推动全民健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体育公共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以及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都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共体育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旨在满足公民及各类社会组织体育需要的各种服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最基础的内容,其核心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工作,是转变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选择。“十二五”期间,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较大幅度增加。截至2015年,全国体育场地数已超过17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超额完成《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的“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目标。二是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截至2015年,全国县级以上地区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72%。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数量大幅增加。三是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经过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超过190万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0万人。四是多种形式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惠及城乡居民,积极推广体质测试并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使群众科学健身的质量和水平在总体上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底子薄、欠账多,诚如您所言,目前,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总体上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适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服务内容有待多元化、资源配备有待均衡,这都需要我们正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开展或将要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为核心,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关键是补齐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建设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体育。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提升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针对当地各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扶贫举措并组织落实,将“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等中央部署的重大扶贫任务落到实处,将实现100%的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健身设施作为硬任务完成好。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习惯。抓好体育总局等12部门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发挥全民健身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独特作用。落实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积极推进将外来务工、务商人员纳入属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加大对社会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的实惠,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是做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投入,结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丰富室外健身器材种类和功能,增加符合老人、少儿人群特点的器材,推动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提挡升级。用好存量,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进一步做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低收费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提升现有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管理、运营、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体育总局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引导支持地方建设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地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同时充分利用公园绿地、闲置厂房、社区空置场所拓展公共体育设施,构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三是加快普及发展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加强对城乡居民的科学健身指导。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三大球运动场地,积极倡导和组织校园、社区、企业、部队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三大球比赛活动,不断扩大三大球人口规模。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努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研究制定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库,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方法与技能,增强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素养。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传授运动技能、科学健身指导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体医结合,广泛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完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网络,使之在国民体质监测、运动处方推广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基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作用。大力支持单项运动项目协会逐步建立运动项目业余等级锻炼标准、段位制和业余裁判员、教练员认证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市(县)以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完善政策、资助经费、培训人员、保障场地等方式,通过培训基地进行孵化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孵化相结合的新方法,在精准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上想办法、出实招、下功夫,支持其在基层更多更好地组织开展跑步、骑行、游泳、广场操舞等群众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引导其尽快适应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新要求,逐步增加面向大众的专业化服务数量、提高面向大众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健身的“末端堵塞”,打通联系健身群众、服务健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有利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与媒体沟通协调,增加宣传舆论工作投入。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脑网络、“三微一端”等多种平台,通过播放全民健身公益广告、编发出版物、组织专家宣讲等行之有效的手段,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开辟关于体育健身和健康的专题、专栏、频道,结合“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赛事等活动的宣传策划,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宣传和舆论引导。拓宽宣传内容,广泛宣传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做法,讲好健身故事,普及健身知识,提高群众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全民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

二、以完善政策和标准为支撑,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

围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体育总局正加快建立完善有关政策和标准,优化顶层设计。一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编制“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十三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清单和服务标准;二是会同文化部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应具备的硬件和软件内容;三是在借鉴吸收中央有关部门与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制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文件,研究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评估办法等有关内容;四是组织研制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室外健身器材等单项体育场地设施的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这些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包括设施的规划建设、分类配置、安全运行、管理服务等。

三、坚持开放发展、融合发展,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多元化

一是公开政务,满足各类主体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信息需求。二是推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决策意见建议征询制,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四是深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五是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和教育跨界整合、互相促进。

四、以制定实施法规、加强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价为抓手,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化

目前,体育总局正会同国家发改委编制“十三五”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新周期的《全民健身计划》已上报国务院,地方政府“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也陆续进入修改完善和报批阶段。下一步,我们将以这些规划和《计划》为指导,设计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按计划、分步骤推进工作,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对实施规划、《计划》所需的人财物予以重点保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法规、政策、规划、标准、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