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堂里见证成长
早上7点,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东小学乡村学校的铁门刚拉开一条缝,10岁的陈诺就背着轮滑鞋冲了进去。这个总被妈妈念叨“宅得发霉”的男孩,如今成了一名暑期轮滑球班的“追风少年”。他擦着额角的汗笑,护膝上还留着昨天训练时摔出的划痕。
“以前一放假睁开眼睛就找手机玩游戏,现在梦里都在练急停转弯。”陈诺的奶奶笑呵呵地说。7月3日,在学校少年宫开班那天,陈诺本是被奶奶硬拽来的,可当他看到轮滑球教练踩着冰蓝色轮滑鞋,在锥形桩间自由地穿梭时,便立刻报了名。
教学楼另一头的舞蹈室里,12岁的啦啦操队队员林晓晓正对着镜子练习压腿动作。“老师说我肢体协调性好,还给我免费做了形体训练。”林晓晓的舞蹈服领口别着颗星星发卡,是上周表演时老师给的奖励。
据学校王老师介绍:“学校和少年宫合作开展了以‘礼让文明’为主题的免费公益课程,包括舞蹈、机器人、啦啦操、软式棒垒球、编程、轮滑球、篮球等9大类,分清晨时段校内课程和‘午后+周末’校外合作课程,还提供了弹性天气应对机制。学生们都踊跃报名参与。”
与此同时,贵州省“黔行少年”公益夏令营自7月起全面向学生开放,公益为全省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13岁的彝族少年阿木来自毕节山区,暑假里,他踏入公益夏令营,在体育训练场上,他第一次穿上专业的运动鞋,跟着教练学习标准的跑步姿势,在一次次挥汗如雨中,他发现自己拥有惊人的耐力;科技课堂上,他触摸到从未见过的智能设备,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夏令营将体育训练、户外拓展与科技知识巧妙融合,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更在他们心中种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为贵州挖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在庐江县,22所学校少年宫自7月1日至8月30日,为孩子们敞开了免费学习的大门。德育课程中,孩子们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艺术课堂上,绘画、书法、音乐等课程,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创造力,描绘心中的美好;体育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篮球场上少年们尽情奔跑、挥洒汗水,啦啦操队用活力四射的舞姿展现青春风采。
11岁的小雨参加了学校少年宫的舞蹈课程,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每周一到周五,她都会准时来到舞蹈室,跟着老师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渐渐地,原本内向的她变得开朗自信,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暑假中的公益体育夏令营以公益之心、教育之责,让孩子们在暑期摆脱单调与枯燥,在学习与实践中收获成长与快乐。(转自7月10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