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耕山地体育旅游 推动体旅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实际就是发展山地旅游,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成为贵州旅游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1月8日,贵州省体育局局长吴涛在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办的中国(广州)体育产业创新大会上,分享了贵州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战略上把贵州定义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创新区,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在发展旅游方面,贵州省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新概念。“贵州地形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比喻,这是贵州的独特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是发展山地旅游”吴涛介绍道,“突出山地优势,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基础设施,使‘山地公园省,多采贵州风’的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吴涛局长介绍说:发展旅游,贵州省在交通上先行,目前贵州省高速公路里程6490公里,高铁里程1260公里,民用航空有“一枢纽十六支”,乌江航道可通江达海,交通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时,贵州省以申遗为重点,借助世界自然遗产地发展旅游,在100个景区景点的示范带动下,形成以观光农业、民族文化、生态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此外,贵州省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行业管理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消费体验不断改善。多举措下,2018年1月至11月期间,贵州省接待旅客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30.5%和33.1%,被外媒评为中国最火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围绕体旅融合发展上,贵州省进行积极探索。顶层设计方面,贵州省先后出台《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专项建设规划》、《贵州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政策,成立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中心、体育旅游研究院等机构,设计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   

  丰富运动业态方面,贵州省引入经济性、观赏性、群众性体育项目,重点打造景区景点的体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有60家景区引入体育赛事资源。2015年推动实施3个100工程和万里绿色健身步道工程,目前已建成生态体育公园78个,汽车露营基地25个,体育旅游精品线路80条,健身步道、骑行道、登山道近70公里,体育休闲运动基地500余个。   

  赛事活动助推方面,从城市到农村,从水上到空中,从春季到冬季,实现了全地域、全季节体育赛事活动开展。2018年全省举办规模以上体育赛事640余场,参赛与观赏人数近1350万人次。   拓展国际视野上,贵州省大力开展国际体育赛事,不断提升贵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2016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永久落户贵州。2017年,贵州发起成立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这一非盈利性国际组织正式揭牌,目前有29个国家和地区142个团体加入联盟,为贵州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17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支持贵州省建设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为贵州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吴涛局长表示,抓住历史机遇谋求高质量发展,贵州全省高度重视,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梳理贵州省内9个市州各局形态,初步形成一核、一廊、六带、十点的总体框架;二是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地域特色的IP赛事活动,开发洞穴、森林、河谷探险等新业态活动,提升冬夏令营水平;三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攀岩、足球、骑行等特色小镇;四是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盘活存量资产,挖掘赛事商业价值;五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动体育旅游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山地救援保障体系,加大与山地户外运动相关的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旅游体育发展的核心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要走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区发展之路,怎么推动贵州体育旅游和产业发展,还需要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的领军人物给我们大力的关照跟支持,”吴涛坦言,“贵州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营商环境良好,真诚欢迎企业家们到贵州投资新业,共享贵州发展新机遇”。(华奥星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