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10月,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省第六届残运会将在安庆举行。目前,该市承办工作进展如何?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动作?带着这些疑问,安徽省体育局办公室组织记者采访团走进了安庆。

    “我们将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推动加快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好的健身场所。围绕体育工作‘服务改革大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主题,着力抓好‘三边’工程,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为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安庆市政府副市长黄杰告诉记者。
    新建场馆 弥补大型体育设施不足短板
    近4万人的体育场,符合举办国际赛事的游泳馆,2.5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馆。作为承办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运会的主场馆,安庆市体育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省运会结束后,总要给老百姓留下点什么吧。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安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文斌告诉记者,“以前,安庆只有一个体育馆,因为举办省运会,不但作为省十三运主赛场的安庆市区,而且所辖的八县(市)的体育中心都将建成。在安庆市,一是在东部新城新建市体育中心,二是在菱湖南路新建全民健身中心,三是在石塘湖新建水上运动中心,四是维修老体育馆和体育场。除市体育中心计划于2014年4月份交付使用外,其余工程均在明年5月底前全部竣工。”
    据介绍,建成后的安庆市体育中心不仅可满足承办国际单项比赛、省级综合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需要,同时具备全民健身、休闲娱乐、训练教学等配套功能,将成为集竞赛、观演、教学、训练、健身、商展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公园,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健身、休闲、体育文化需求。
    安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综合训练馆主要服务于省十三运高校部比赛,满足比赛时的热身训练需要。没有比赛的时候,主要对市民开放,弥补老体育馆及城区现有全民健身设施不足的缺憾。
    纵深推进 打造15分钟健身圈
    作为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安庆市菱湖新村社区辖区内就有10多处晨晚练点,参加活动人数每天达到近300人。社区党委书记袁芳告诉记者,该区积极打造居民体育阵地,在文化广场上有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健身长廊等,还有室内健身房、棋牌室、少儿活动室等体育活动场所,并配备了相应的体育设施。
    据文斌副秘书长介绍,为建好服务广大老百姓、方便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该市已经开始编制《安庆市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3-2030年)》,同时,市政府决定将群众体育设施工程纳入民生工程。以市区27个街道(乡镇)为单位,各建3条全民健身路径、2个全民健身广场,实现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的全覆盖。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城市居民小区,选择公共用地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和全民健身广场。每个路径用地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每个健身苑健身器材数量不少于10件(套),每个全民健身广场用地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市政府将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的配套建设资金,基层政府将按照不少于2倍的资金进行配套。安庆市内江滩公园、康熙河两岸修建休闲健身长廊;菱湖公园、市民公园因地制宜布局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及健身器械等;在老城区长江沿岸、街头巷口、水边湖堤见缝插针,布设群众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力度,全力打造老百姓的15分钟健身圈。
    在安庆市文化广场,有30多年健身经历的徐湖华,亲眼见证了安庆市全民健身活动场地,从简陋到宽敞,从散兵游勇到有组织的科学指导。正是全民健身活动条件环境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健全组织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今天有点冷,要不参加锻炼的人会更多。”今年68岁的梅爱春是安庆市老年协会副会长,他以前是武术队队员,现在是全民健身的领头人。据他介绍,光安庆市老年协会,每天参加锻炼的就达到5000人,他们一般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锻炼了,其中年龄最大的有86岁。其中,在菱湖公园这一块,就有6个健身站。
    在桐城市金神镇全民健身广场,一群中年女子正在跳广场舞,几个小伙子正在篮球场上“三对三斗牛赛”。据该镇副镇长李爱宁介绍,这个广场建成已经四五年了,平常每天都有300多人参加锻炼。今年55岁的蔡文胜,是广场舞的爱好者,也是组织者,光是音响、服装等投入,就超过五万元,这些都是他私人投入的,不求回报,目的是“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据文斌副秘书长介绍,安庆市全民健身活动从不间断、精彩纷呈。常年围绕元旦、春节、三八、端午、五一、中秋、国庆及“全民健身日”等几个重大节假日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还依托各县(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丁秀军 孙同瑞 江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