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人文精神

  主讲:著名体育外交家、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
    今天回到我的祖籍地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市,跟大家谈一谈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人文精神,对我来说,既是一个莫大的荣幸,也是一个莫大的愉快,同时也是一个莫大的责任。我愿意跟家乡的同胞们来交流一下关于奥林匹克的有关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延续、持续的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日益增长的运动?我们就要举办2008年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对于我们办好奥林匹克运动会,充分发挥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社会、政治,同时还有文化等方面的效益。
    奥林匹克运动始发于1818年,奥林匹克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两个词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是运动,是政治运动、社会运动这样的运动,一个是运动会。为什么称之为运动?它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人文概念的,它仅仅是一个综合性的比赛,为什么成为一个社会运动呢?因为并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仅仅是四年一次的有20―30个运动项目集中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举行,而是有自己的人生哲学的运动,有自己追求目标的运动。
    奥运会是这项运动举办的最主要的活动,并不全部。奥林匹克运动,追溯其起源,在奥林匹亚每四年举行一次的体育竞赛和文化的盛会。这个体育文化的盛会,因为举办地的奥林匹亚而得名。
    古希腊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面,时兴时衰,到罗马皇帝时废止,一共经历了293届,是相当长的时间。古希腊并没有像我国这样天干地支的方法来计年,而是以四年一次的奥林匹亚德来记载他们的历史年表,这是四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第一年都举行这项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沿用这项名称。奥林匹克运动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是“有自己理念和追求目标”的运动会。
    追根溯源,法国人顾拜旦,他在倡导、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他的本意就是为了教育青年、教育社会。他知道,体育仅仅是一个载体,单纯的体育运动并不会达到顾拜旦以及他的追随者所要追求的目标,体育运动只有跟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宗旨。
    正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和理念,所以国际奥委会的历任主席都不同程度上对文化和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第七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玛兰奇,更是强调了体育要跟文化结合。他说,教育与体育,体育要跟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用公式来说的话,就是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教育。现任主席,第八任主席罗格说,文化、教育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所在。奥林匹克主张通过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来促进人的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展,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社会,进而为建立一个美好、和平的世界做出贡献。这里有三个层次,一个是作为人的发展,一个是社会的构建,以及为和平、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宗教、性别、意识形态的,提倡人与人的平等,人与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近些年来,鉴于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严峻,奥林匹克也提出了要为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归纳起来,奥林匹克运动有三大要素:一个是体育,一个是文化和教育,还有就是环境。
    奥林匹克运动有四个支柱组成:
    一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有100多个委员所组成,初创时期一直延续到1994年之前,所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都是个人制的委员。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强调,国际奥林匹克的委员会的委员,并不是各国派到国际奥运会里面去的代表,反过来,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国际奥委会派到他所在国家里面去的代表。强调委员要不受宗教、政治、商业利益的影响,而是只有维护奥林匹克理想、宗旨和章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采取独立的行动。不受外界影响的。到1994年之后,做了一些逐步的改革,除了个人制之外,又增加了一些由奥林匹克组成的其他三根支柱的代表,这些代表又由这些代表组成的委员,那是跟个人制的委员共同组成目前现在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二是国际单项组织。像游泳、足球等等组织,已经被承认的国际奥林匹克项目有18个,冬季项目有7个,除了这35个以外,还有40多个被承认的国际单项组织,包括国际武术联合会,就是属于被承认的国际项目,但不是国际奥林匹克项目。
    三是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组织。过去的章程中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奥委会。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修改了这项章程的规定,改成了“凡是国家、国家领土中一部分的,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都可以被承认”,从1996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又修改了章程,现在的章程中规定“只有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成立的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才能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过去成立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根据“法律上对过去没有追溯权”的原则,过去成立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继续被承认,但是新成立的要求被承认的必须是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基于这项原则,我们的香港、台湾地区奥委会可以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中。
    这两部分的组成的支柱,国际单项组织和国家(地区)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代表人,并不是这些单项组织去开会选举出来的派遣人员,而是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发展情况和地位,由国际奥委会主动选择的。这两部分的委员,他任期随着他在本单位的职位变动而终止。比如说我国原来有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国际羽毛球联会主席,在卸任之后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也就终止了,跟个人制的不一样。
    第四根支柱就是运动员。随着运动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奥委会从1999年开始就决定在运动员中也选出人来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运动员的资格必须是现役的运动员,还在参加比赛的,或者是参加过上一届奥运会的运动员才有被选举的资格。我们奥委会中有两位委员,一个是个人委员,一个是作为中国奥运会的代表制的委员。还有四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从1952年开始,奥林匹克连续不断发生的事件,带有当时冷战时期的印记。到冷战结束时,冷战的思维不断从外界影响着奥林匹克运动。从我国和国际奥运会的关系当中可以看出,冷战造成的严重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要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我们新中国的中华体育总会所应享受到的权益,但是受到当时的保守思想的影响,当时拒不邀请我们参加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奥运会。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朋友的支持之下,在1952年7月9日,在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那一天,我们收到了邀请信。当时中央批准,要去。总理指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场上插上五星红旗就是胜利。我们花了四、五天的准备来筹备代表团,又花了四、五天坐小飞机日夜兼程,到了赫尔辛基,离闭幕只有五天,当时是足球队、篮球队和游泳队,只有一个运动员赶上了仰泳的预赛。那次只是政治意义上的参赛。由于台湾占据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我们宣布中断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关系,这是1958年。一直延续到1979年中美建交,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调整了对台的方针,凡是允许不是以主权国家名称参加的组织中,允许台湾地区以中国的一个地区的组织的方式参加到国际比赛中去。经过多次的工作、交涉,最后在1979年11月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我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会。与此同时,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经过我们同意,承认了海峡对岸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中国台北”在改旗改歌改名的前提下进入奥委会,经过了长达30年的斗争,才解决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也是从那时起,我们的新中国是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的时代。
    在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从解放前算起,大家可以记住这样几个主要的第一次,可以看出我们跟他们的关系的发展:
    中国第一次派遣运动员去参加的是洛杉矶奥运会,当时是派遣了长跑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派遣国家代表团的是赫尔辛基奥运会,当时在奥运会留下记录的是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在1953年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国际友好运动会上他在仰泳比赛中获得了新中国第一枚国际比赛的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面参加的夏季奥运会是1984年的洛杉矶运动会,五星红旗带着我们的运动健儿入场,得到全场的热烈鼓掌。在那届奥运会上,我们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就是射击冠军许海峰。我们历史上第一次参加的冬季奥运会是1980年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我们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这些名字我们都应该记住,在见证我们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关系,也标志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说到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政治问题不断。在1996年的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冷战思维仍然在延续,在申办2000年、2008年的奥运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政治干扰,并且这些干扰仍然在继续。所以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形势。在政治干扰不断的情况下,奥运会已经以它无可争议的地位成为世界最盛大的体育盛会,成为世界少有的无与伦比的体育现象。奥运会从1952年的149个小项增加到了247个项目,根据这样的情况,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加以限制,从1999年,国际奥委会做出规定,今后国际夏季奥运会的大项目就是足球、游泳的大项目不超过28个,小项300个。现在奥委会的规模,是1万人左右的运动员,官员也有超编的1000多人,正式的有5000多人,除了官员之外,还有媒体也是加以配额限制,但是仍然是不断突破。奥运会期间观众的总人数随着各东道主的场馆规模而变化,从北京来说,大体上北京观众的人数按照座位来计算,大体上有700万人次,其中不少是来自境外的。
    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中,包括了两三项这样的残疾人比赛项目。随着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国际奥运会和残奥会决定加强双方的合作,2001年,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签署了协议,申报奥运会的城市必须同时申办残奥会,所以北京是根据这样的规定申办了两个奥运会的第一个城市,北京将在举办奥运会的十天内按照协议举办残疾人奥运会,北京残疾人奥运会的规模将达到运动员4000人左右,官员2500人左右,裁判1000多人左右,还有410多套金银铜牌,并且我们要求北京奥运会要跟残奥会同样的精彩。北京残奥会过去都是两个组织委员会,北京的做法是两个奥委会是同一个组委会来负责组织的。
    奥运会的发展引起了电视的重视,电视的转播也是加快了奥运会的发展。1936年电视机刚刚起步的时候,仅仅是在东道主的国家、境内小范围的转播,到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的时候,才开始了第一次的跨国电视转播,电视的发展到巴塞罗拉奥运会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66亿人时了(一个人看一小时的奥运会电视转播)。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达到了360亿人时。据估算看过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人数达到了37亿人,就是占世界人口的62%。估计北京奥运会收视率将达到420亿人时。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项活动可以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
    奥运会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电视转播,这是其中的最大收入。以2005年到2008年的周期,包括了两届夏季、冬季奥运会,这一项就超过了255.5亿美元。第二是国际赞助商,大约10家左右,包括了两次奥运会,每次的奥林匹克伙伴的赞助费,是以四年为期是5000-6000万美金。第三个方面,收入来自本国的赞助商。还有门票和场地的收入,还有邮票、纪念币都是国际奥委会的收入。北京奥运会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呢?我告诉大家,基础设施是电信、交通等方面,这是国家的投入,不能算在运动会的帐上,组委会不会出一分钱,国家体育总局投入的项目,是由国家拨款,但是像鸟巢、水立方等全部靠海外的同胞们捐款,鸟巢是靠社会大企业,跟北京市合作,由他们来建造,奥运会完了之后由他们使用几十年。从奥运会筹备、举办本身所需要的费用来讲,应该说在奥运会的收入当中完全可以体现的。我们在申办当中做出承诺,如果有亏空国家来支持,如果有节余,节余部分的资金将建立一个“国际友谊基金”,来支持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奥林匹克的宗旨以及它的人文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再加上体育本身的魅力,所以奥林匹克运动才有今天这样的兴旺和发展。第二个结论是:各种力量都在力图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方向,有些是要使它更加健康的发展,真正贯彻它的人文精神,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多元文化的特性,而有些力量是力图使得体育为它的政治目的所用。也有力量想使得体育成为商业利益的祭品,完全为商业利益服务,各方力量的角力,今后还会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奥林匹克人文精神?
    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有鲜明的特性。体育运动是人类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自发实践的一项运动,在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的发展了跟自己相匹配的,或者是体现该地区人文精神的体育项目。体育运动的形式不管多少纷繁,但是共同的基本特点都是为人的身体、意志、精神和谐发展,推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群体与群体之间,加以延伸的话,是国与国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使得奥运会在当今体坛独树一帜,远远高出其他的任何赛事,成为当今世界体育界的领导者。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举行之后,曾举行过一项调查,在10个举行过奥运会的国家,每国600人抽样调查,问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怎样理解的?他们是怎样的印象?根据他们不同的回答方式,可以集中起来有以下的几种表达方式:出类拔萃、参与、奋进、诚信、和平、激励、友谊、荣誉、尊重、团结、活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把人们心中的表述方法总归纳为三个最主要的理念:友谊、优秀、尊重。这三个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精神最核心的三个理念。
    二、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跟社会紧密相连,它的特点和纽带就是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精神完全仅仅是一个体育秀而已。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各阶层的层面建立了复杂多样的渠道,有效的建立了各方面的互动,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正是这项互动的支撑点。
    首先从交流的方面来谈。奥林匹克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交流的运动。顾拜旦的发起奥运会,并倾其一生之力追求的目标就是教育青年。如果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人文精神,就丧失了教育功能,运动员也不再是青少年敬仰、学习的榜样,而沦为像古罗马时代那样的角斗士。在体育、教育结合方面,必须要突出一个思想,就是这个体育跟交流的关系方面,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通过体育来进行交流,还有一个就是体育当中的交流。前面是“寓教于体”,就是在体育里面一定要重视教育。后一个是“体中重教”,就是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奥运会和其他比赛当中,可以看到中国优秀运动员的高尚作风和拼搏精神,他们确实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学校应该重视的是不要把体育单纯的看成仅仅是娱乐性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我不太赞成的观点是,有一段时间要把体育课变成“康乐课”,这是忽视了体育当中的教育作用。同样的,如果体育变成单纯的体育,忽视了教育,体育也会走向歧途。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不仅仅是运动员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要注意。还有出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不深、不透所造成的。
    奥林匹克精神是参与和尽力而为,而不是计较一时的胜负。国际奥委会有一句名言“在奥林匹克运动当中最重要的不在于胜利而在于参与,正如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战胜别人,而是尽力而为”。比赛当中,成绩是获得金牌当然是重要的,我们派出运动员去参赛当然不是让他们成为国际旅游者,而是要参与,更快、更高、更强这些都要结合在一起。既要反对对国家荣誉不在乎的思想,也要反对一切以成绩来说话。胡锦涛同志去年视察了奥运工地之后做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奥运会的意义。要从这个方面来看,而不仅仅计较于细小的、局部的利益。
    现在,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活动在我国开展是十分出色的,我们要抓住奥运会的机会,大大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这种很好的公民意识,以及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公众活动。我希望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不仅仅是青少年,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从运动员、管理人员,尤其是需要很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
    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奥林匹克倡导的是建立平等、相对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不论是种族、宗教、性别以及任何意识形态的歧视。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率先举起了反对某些国家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大旗。妇女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奥林匹克强调体育是每个人的权利,要保证妇女参与的权利。国际奥运会也要求各国的组织和领导层,至少要有20%的女性。
    奥林匹克主张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的主权国家之间要互相尊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期间进行休战,联合国大会连续多年一致通过的决议,这是人类精神发展当中十分宝贵的财富。明年举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要轮到我们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提案,相信联合国大会会通过这项休战协议。
    体育精神为文化提供了源泉。运动员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雕塑,奥林匹克人文精神激发了一代代的艺术家的灵感,古希腊一个著名的艺术雕塑“掷铁饼者”。明年将会进行体育歌咏比赛,这类的体育活动从仅仅运动员参与的比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奥运会的活动最主要的表现为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节,还有文体表演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在开幕式上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经济方面,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营销的前提和依据,商家之所以看重奥林匹克运动,不惜重金购买版权和商标权等等,是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文精神有助于这些企业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三,奥林匹克的人文特点是需要培植和扶持的。当前随着拜金主义和物质泛滥,奥林匹克精神正面临着把自己成为一个单纯的商业体育秀。可以庆幸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加强了人文方面的工作,调整了比赛项目,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精神。
    最后讲一下北京奥运会的文化精神。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涵盖了奥运的最主要的精神,人文奥运应该是北京奥运会相对于其他奥运会而言最为重要的特色。
    什么叫做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涉及的面和范围比较广,内涵也非常深刻,所以论者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我认为北京人文奥运会的特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比赛的训练场馆、新闻中心、广播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等这些建设来说,这些建筑当然要在外观上体现中国的特色,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处处考虑到如何使运动员能够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如何使得传媒人员获得最及时的信息和发送他们所要发送的信息。在比赛日程的安排方面,也是同样贯彻这样的做法。
    第二个,我们要大力的传播奥林匹克的知识,发扬奥林匹克的精神。这也是人文精神方面的体现。要使广大群众了解我们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使人民群众更深的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跟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使得人民群众了解到奥运会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使得奥运会真正的成为不单单是一项比赛,而是人民群众真正的体育盛会。将要参加比赛的有203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的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记者。人们通过媒体在这17天中,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内,全世界都会关注到中国北京,这是展示我们的绝好机会,通过一些有形的方式,比如说会标、吉祥物,火炬路线,火炬传递的方式,礼仪安排,讲台的设计,主题歌曲等等的设计安排来宣传北京、宣传中国。
    文化的无形方面,主要是指我们民族的精神方面,人民群众的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志愿者的爱心、风险,乐于助人的方面。关键是要在奥运会期间让每一个人每天24小时都感受到奥运会的节日气氛,国际奥委会的主席罗格也说,奥运会是否能够成功,在于世界各国怎样的评论它,评论这场奥运会。所以各方面的表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等于都是奥运会成功的直接组成因素。这里要特别提出要注意的问题,来者都是客,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要防止厚此薄彼的现象。我们要通过奥运会使我们的社会风气要有一个大的改变,利用这样的难得机会,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使我们中国更深刻的认识世界,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互相尊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让中国做出北京奥运会应有的贡献。
    曾经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纷争不断,人与自然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里,奥运会表明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互相侵犯,互相厮杀的,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假如说,奥运村里面的5000多名运动员,不管是国别、种族、宗教、肤色,都可以像兄弟姐妹那样相处,那么我们的国与国之间也可以朝这个目标来努力,在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之间建立起一座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的桥梁,这是向全世界建立传递信息,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样一个响亮的组织口号,中央对北京奥运会十分重视,也对此寄予厚望。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对北京奥运会怀有很高的期待。我相信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北京奥运会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并且在我们国家以及奥运会的历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
    观众提问:
    1、请教何主席: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了朝半岛上,韩国与朝鲜在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上,南北两个代表队手拉手,共举旗帜步入会场,此情此景令世人十分难忘。不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峡两岸两个代表队能否携手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
    何主席:谢谢这位听众的提问。这个问题坦率的说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如何发展所决定的,我是衷心希望我们海峡两岸间的关系能够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前进。什么时候可以条件成熟了,我会站在观众席上为海峡两岸运动员携手进入奥运会的场面而欢呼。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我是充满信心,但是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2、接下来是一位何主席的老乡,上虞老乡提出的问题,北京奥运是2008年8月8开幕,这是北方大部分地区最热的季节,这对于运动员发挥成绩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得力的措施?
    何主席:首先这个日期的决定并不是北京最好的季节,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问题因为又有国际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国际上的赛事都有相对固定的日期举行,国际奥委会一定要让公众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日期举行,在国际传播上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会跟其他重大的赛事冲突,所以也是决定今后奥林匹克运动会,都应该在7月下旬到八月的上旬之间进行,考虑到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北京是最炎热的时期,经过多次交涉就挪到了8月8日。8月8日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并且8月8日这个日子是国际奥委会自己提出来的,你们中国人是十分喜欢“8”字,干脆就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开幕。所以从我们东道主来说,一定要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条件来防暑,北京的奥运村里面都有空调设备,并且在运动员等待比赛的休息场所中都有空调设施防暑。
    3、请问怎样理解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活动人员要讲的谦恭、仁爱、礼让的呢?
    何主席:这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在体育竞争当中,当然是要尽你所能,力争取得最好的成绩,高、快、强,发挥你最好的水平。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能我必须要高你一头,强你一筹。在体育场上力争自己的优胜,同时,尊重对方,尊重你的对手,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所提倡的,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的。中国有一个传统,就是以武会友,以棋会友,也是这个意思。
    4、1993年9月3日,在蒙特卡罗城,中国以两票之差落选,您很坚强没有落泪,当时您心中怎么想的,现在申奥成功之后,您是怎样想的?
    何主席:我跟各位讲一个故事,1993年第一次申办时,我们做过一次分析。如果最后的第三轮剩下来的三个城市举办,这三个城市如果是北京、悉尼、曼切斯特,那么我们很可能不成功,如果不是曼切斯特而是另外一个国家,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成功。因为曼切斯特跟悉尼同属于英联邦,那么曼切斯特的票不可能大部分转向北京,而是大部分的转向悉尼。但是这恰恰是最坏的结果出现了。前三轮之前都没有公布表决的结果,表决的结果第三轮进行完了,直接向两个城市表决的时候,第四个城市公布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曼切斯特是11票,我们是得33票,悉尼是30票。我当时是第一副主席,加拿大的高斯特是第二副主席,他当时坐在我旁边,我当时一看就对他说“恐怕我要向你祝贺了”,他说“还没有表决,结果还不知道呢”,其实当时我心里知道,他心里也明白。最后萨马兰奇上台打开信封宣布结果,果然是悉尼。我当时已经有所准备了,我决不能让全世界对着我的时候看到中国的代表在那里露出经不起失败气馁的那种表情,一定要面带笑容接受这样严酷、残酷的事实。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的,胜不骄败不馁,难道一次挫折就把我们打垮了吗?所以当时回到北京机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尽管不是凯旋之师,我非常感动。群众打出了一句口号“永远的北京!不远的奥运”,我们当时就知道北京奥运会离我们并不遥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