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体育产业大会暨中国(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在淮安举办

  10月24日下午,2020江苏体育产业大会暨中国(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在淮安举办。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兄弟省市、全省各级体育部门、体育产业载体、企业以及高校智库等600余人汇聚大会。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作了题为《融合创新优化服务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王平发表题为《发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苏州大学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家宏教授围绕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江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演讲。
  会议指出,近年来,江苏体育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向好,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冲击,省体育局研究制定了“江苏体育产业15条”,支持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发展。
  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惠企纾困工作,努力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性帮扶;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政策落地工作,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要共同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联动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贡献力量。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提升体育服务贴近度,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二是坚持品牌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扶持竞赛表演业,促进体育制造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激活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四是坚持集聚集约,抓好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引导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园区等载体升级,打造多层次专业化服务平台,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联办高水平运动队。五是坚持开放融合,推进体教融合,深化体医融合、体旅融合,加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互联互通,拓展体育发展新空间。
  大会发布了江苏省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消费数据,据最新统计,2019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4620.42亿元,增加值1570.94亿元,占全省GDP 1.58%(总规模约占全国1/7左右);全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1971亿元,人均体育消费2442元。南京、苏州、常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24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10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拥有4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个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以及江苏金陵、淮安共创2家上市公司,认定三批43家体育服务综合体。
  大会发布了《2020年江苏体育产业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对399家体育企业的网络抽样调研,体育制造业企业62家,复工率100%;体育服务业企业337家,复工率98.2%;前三季度员工总数40605人,较上年底增长1.9%,体育产业总体复苏步伐加快。“江苏体育产业15条”纾困政策持续落实,下达中央和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健身俱乐部专项资金等1.85亿元;2020年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拟支持133个项目;省体育局系统政府采购首付款支付比例60%,采购总额已达2.04亿元;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助企措施,建设银行成功给予284家客户信贷支持2.41亿元,江苏银行体育产业实贷余额10.58亿元,增幅17.56%。
  大会还发布了全国首个省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江苏体育产业蓝皮书);南京、苏州、常州三市向省体育局递交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省体育局为江苏新获评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授牌;发布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苏州)建设工作评估报告;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做了品牌发布。
  为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大会专门设置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协作内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5省体育部门签署了协作协议;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协作会议秘书处(筹)揭牌;江苏淮安、安徽蚌埠、山东临沂、河南信阳、湖北随州等5市体育部门分别作体育产业合作思路和对策演讲。本次协作协议的签署和秘书处(筹)的揭牌,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协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推动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新动能具有积极意义。
  这次大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体育领域举办的一次大规模发展大会,集中展示江苏体育产业应对疫情影响复工复产情况和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为江苏体育产业发展高质量凝聚智慧和力量,对推动体育强省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将具有积极作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