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事业:在改革中阔步前行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北京市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一年。

  一年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融合,“健康北京”向纵深延伸;顶层设计助推科学训练,竞技体育实力全面提升;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冬奥举办打下坚实基础;青少年体育集训形成体系,体育后备军力量更加充足;体育消费市场迸发生机活力,产业环境持续优化。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体育系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用一份优异的答卷,迎接2019的到来。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关键词:15分钟健身圈

  2018年,市体育局完成了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成功创建6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全面强化街道、乡镇全民健身工作规范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群众体育工作水平,有效推动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体育服务新标准、体育惠民新发展的工作目标。

  在2017年新建509片专项活动场地基础上,2018年,北京市体育局又新建773片专项活动场地,其中篮球场205片、笼式足球场96片、网球场64片、乒乓球长廊65片、门球场30片、棋苑313片,加快形成以“15分钟健身圈”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格局。目前,北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保持在2.25平方米,100%的街道(乡镇)、行政村和有条件的社区均建有体育设施。

  关键词:健身组织

  通过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支持各级体育行业协会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促进带动各行各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指导服务,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基层健身团队备案、星级健身团队评选和健身团队骨干业务培训,推动健身团队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全市16个区均建有体育总会,市级体育社团95个,区级体育社团531个,备案健身团队7893个,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达5.4万人。

  关键词:品牌群众体育赛事

  2018年,北京市共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5万余项次,参与活动人数达1139万人次,社区体育、公园体育、假日体育、休闲体育、城乡体育和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市、区两级体育品牌活动作用凸显,市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群众性足球赛事活动普及发展。全年举办北京市足协杯、第九届“工体杯”首都职工足球联赛、中国网络媒体足球精英赛等社会足球赛事39项5933场,近3.6万人次直接参与;重点打造“北京市市级足球活动”品牌项目,开展足球活动共156项,约带动全市3.2万新增足球人口,引导市民养成利用足球项目参与全民健身的习惯。

  关键词:体医融合

  贯彻落实《“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推动实施市体育局与市卫生健康委签订的《体医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继续开展医疗体检与体质测试结合试点工作,开展常见慢性病防治运动指南研究及体医融合路径研究。在全市医疗系统培训了200余名运动处方师,有效探索了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技术。与市中医局共同推进首都市民习练健身气功,宣传、推介健身气功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和方法,推动市民树立科学健身养生理念。北京市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采取线下面授、线上直播新形式,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体,惠及43.7万群众。

竞技体育改革有序推进

  关键词:科学规划

  编制《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了未来两个周期北京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为北京建设竞技体育强市指明了前进方向。研究制定《北京市体育局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1年陕西全运会备战工作计划》,梳理量化了各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力求通过“一个规划、一个计划”,系统谋划好未来一个阶段北京竞技体育各项工作。

  关键词:队伍建设

  2018年,北京市体育局调整优化运动员年龄结构,不断选拔优秀后备人才充实到运动队伍,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运动员结构,目前北京市优秀运动队和二级运动班在岗教练员313人,优秀运动队和二级运动班注册运动员1624人,在各层级国家队集训的运动员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据统计,在年度各类国际比赛中,北京市运动员共获得62枚金牌、36枚银牌、33枚铜牌;在年度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和各类青少年比赛中,共获得89枚金牌、70枚银牌、119枚铜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北京市15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2018年度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0名运动员、13名教练员2018年度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关键词:三大球

  加强对足、篮、排三大球项目的研究和重点扶持,修订北京市《职业体育俱乐部评估奖励管理办法》《职业体育俱乐部奖励标准》,引导社会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支持北京市三大球俱乐部打好年度各项职业联赛。北京三大球已形成多支队伍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在2018年中国足协杯赛中,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表现突出,时隔15年后再次夺得足协杯冠军,并获得亚冠参赛资格。2017—2018赛季,北京首钢女子篮球队获得联赛冠军,北汽男子排球队获得联赛亚军。通过购买服务和招投标方式,依托职业俱乐部的各级梯队,组建北京市三大球全运会、青运会队伍。

冰雪运动发展驶入高速路

  关键词:助力“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精心打造“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2017-2018第四届快乐冰雪季举办336项市、区级活动,3753场“一区一品”冰雪活动,参与群众502万人次。大力推广冰雪公益体验,打造百姓“冰雪驾校”,组织10余万“零基础”市民上冰雪;免费发放3.4万张冰雪公益电子体验券;开展线上冰雪季,话题阅读量5.4亿。从零起步,相继成立市冰壶协会、滑雪协会、滑冰协会,逐步形成全方位组织体系,让市民能够通过身边的协会和俱乐部便捷参与冰雪运动。培养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5905人。

  普及推广青少年冰雪运动,推动青少年冰雪“强起来”。会同市教委制定北京市青少年冰雪校外活动中心创建标准、北京市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任职条件和高山滑雪、越野滑雪、滑冰、冰球项目培训大纲,为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创新举办首届市冬会,分别设立青少年竞技组和群众组比赛,使首届市冬会成为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竞技冰雪与群众冰雪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首届市冬会总参与人数达到6.24万,5700余人参加决赛阶段比赛。

  关键词:竞技冰雪

  北京市重点发展钢架雪车、雪车、雪橇、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等项目,着力提升速度滑冰、女子冰球等项目,积极拓展单板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男子冰球、高山滑雪等项目,现有 77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集训队。2018年度北京冰雪运动队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中共获得第一名21项次、第二名31项次、第三名25项次、第四至八名60项次。

  在雪橇国家队基础上,筹备共建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球、冰壶、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钢架雪车、高山滑雪等多支国家队或集训队。北京男子冰球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冰球集训队。合作共建北京首钢冰球国家队俱乐部,扶持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发展。

  在冰雪品牌赛事方面,继续办好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国际高水平赛事,以及京津冀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市级品牌赛事。瞄准冬奥练兵,成功申办2019年国际雪联越野滑雪积分赛和滑轮世界杯、2019年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甲级B组)、2019年冰壶世界杯总决赛、2019年全国冰球锦标赛、2020年和2021年高山滑雪世界杯及其测试赛,展示“双奥城市”良好形象。

  关键词:冰雪场地

  成立体育行业专家库,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冬奥场馆建设贡献力量。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社区、学校及疏解腾退用地建设冰上场地设施,5个区已提前完成新建1座不小于1800平方米冰面的室内冰场任务。全市共有室内冰场37座(冰面49片)、室外冰场53片,与市水务局联合试点在河道、水域等建设运营自然冰场。加快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建设。

  2017—2018雪季全市共有20家滑雪场开放运营,共有雪道115条,共接待171.4万人次,总营业收入约2.23亿元。修订出台滑雪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提高本市雪场规范与安全管理水平。按计划推进滑雪场“一场一策”有关工作,推动滑雪场提质升级。

  关键词:京津冀

  延伸集聚冰雪产业链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制定方案,会同市财政局给予冰雪赛事、运动消费、项目运营和新建冰场补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场馆设施运营、公益健身服务和冰雪赛事。举办冬博会,搭建冰雪服务平台,促进冰雪多业态发展,打造冰雪产业示范项目,支持延庆区以冰雪运动、冰雪赛事为重点打造国际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名区。促进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延庆、蓟州、崇礼等冰雪休闲运动基地,提高区域产业整体实力。

青少年体育呈现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规范管理

  青少年体育考评改革升级。制发《北京市青少年体育考评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将原有的业余训练考评、冬季项目运动队考评、体育传统校评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考评进行优化整合,使青少年体育工作考评更加全面、完整、科学。制发《北京市区级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管理办法(试行)》,从政策措施层面对区级冬季项目运动队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为区级冬季项目运动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市运会

  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市运会。参赛人数创造新高,本届市运会参赛规模超过1.5万人,创历届赛会新高。竞技水平稳中有升,各参赛代表团和运动员发扬顽强拼搏、勇创佳绩的精神,创造了一批优异成绩。在市运会增设群众比赛项目,为市运舞台增光添彩,选取14个受众广泛、群众基础深厚的群众竞技项目开展比赛。吸引全市各行各业近十万体育爱好者参与“我要上市运”选拔比赛,近7000人参加市级总决赛。

  关键词:体育集训

  青少年体育集训形成体系,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集训稳中有进,三大球项目集训有的放矢,京津冀集训打造品牌,京津冀藏青少年体育嘉年华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极限项目集训顺利起步,举办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4个极限项目青少年选拔赛,选拔200余名运动员进行集训,发现和储备了一批极限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海外集训开创先河,通过市运会选拔田径、游泳各组别前三名运动员共33人赴海外集训,为今后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走出去”积累经验。

激发体育消费市场生机活力

  关键词:补贴引导

  实施全民健身消费补助政策,通过惠动平台发放全民健身消费补助资金4799.95万元,直接带动全民健身消费约2亿元。实施新建体育场馆补助政策,确定新建体育场馆补助项目19个,安排补助资金3922.98万元,北京新增体育场地81片、体育场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制订北京市职业体育俱乐部评估奖励管理办法和奖励标准以及品牌赛事管理办法和补助标准,充分发挥产业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

  关键词:资源共享

  2018年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就如何推动和实现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组织三地和乌鲁木齐市优秀体育企业、优质体育产业项目进行推介展示和研讨互动,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京津冀运动休闲体验季活动,培育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示范区和世界级体育旅游目的地。搭建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有效推动三地体育产业资源公开、规范交易。

  关键词:优化产业环境

  推荐延庆区申报2018年度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之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申报2018年度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水立方全民健身游泳项目等3个项目申报2018年度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评审、确定、命名2018年度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示范单位7家、示范项目6个,树立典范,引导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品赛事

  着力打造精品赛事,彰显国际体育中心影响力。有序推进2019年篮球世界杯筹办工作,成功举办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北京赛区比赛、吉祥物发布仪式和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以及国际篮联迷你世界杯北京赛区比赛。着力打造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精心培育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北京站)、北京女子半程马拉松、北京滑板公开赛等一系列全国性比赛和市级品牌赛事。与此同时,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各项目一级(含)以上注册裁判员总人数达到3789人。

结语

  2019年是北京市体育系统贯彻《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落实冰雪运动“1+7”文件的关键之年,也是东京奥运会选拔备战关键之年和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篮球世界杯举办之年。

  做好2019年体育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北京市体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体育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扎实推动各项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用更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