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局召开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评估工作总结会

3月26日下午,市体育局召开会议,发布2013-2014年度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评估报告,公布了2013-2014年度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估结果。市体育局巡视员、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孙学才出席会议,各区县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本市16家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2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代表参加会议。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市参与评估的163个俱乐部之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已经趋于成熟和规范,有93.2%的俱乐部已经注册登记;俱乐部运行团队基本确立,有专兼职管理人员1490名,专业技术人员2570名;俱乐部的培训和活动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个人会员达到260181人;87.7%的俱乐部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两年累计向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808名;71.2%的受评估俱乐部已经实现了良性运转,收入大于支出;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俱乐部的整体满意度达到91.7%。同时,报告也指出青少年俱乐部发展还面临着部分俱乐部注销、停办,俱乐部宣传力度不够,会员制度的确立和实施还有待提升,俱乐部人员报酬支出缺乏依据等问题。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评估报告显示了2011年到2014年我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基本情况。在累计评估的400所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中,远郊区县参评的比重从28%增加到36%;远郊区县学校总平均分85.4分,高于城六区的82.2分;94%的学校面向本校学生开放,91.7%的学校面向周边单位开放,23.1%的学校不限制开放对象的身份;开放校的安保措施逐年完善;开放校的开放信息公示情况逐渐提升;开放校的内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开放工作得到了学生和进校锻炼人员的一致好评。

根据青少年俱乐部调查情况,市体育局评选出优秀青少年俱乐部50个,合格青少年俱乐部113个,同时要求22个青少年俱乐部限期整改,对15个俱乐部予以注销。

会上,孙学才副局长指出,要充分认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意义,从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培养兴趣提高青少年素质、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高度认真做好这两项工作。他提出要制定规划,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理清职责边界,认真总结盘点过去得失,分析自身实力和能力,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规划的目标、原则、措施和考核办法,作为今后工作的方向和保障。他要求各相关单位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认真研读评估报告,正确地认识问题,科学地制定政策,逐步形成衔接有序、运转流畅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推进两项工作不断前进。

会议还部署安排了青少年三大球、体育传统校、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政府购买服务等青少年体育相关工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