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将面向公众开放

    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一直是这几年市两会上的热点话题。记者昨天从市政府专题会上获悉,《北京市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已获原则通过,并有望于近期出台。根据规定,全市所有学校的体育设施只要硬件达标,就要向社会开放,其中的室外体育设施更要免费开放。

    设施开放均应在非教学时间
    室外体育设施开放并非针对所有学校,体育设施的硬件达标是首要标准。《指导意见》规定的开放标准并不高:拥有200米以上跑道的田径场;拥有足球场;拥有篮球场或排球场;拥有室外健身器材(含乒乓球台)――学校只要满足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其室外体育设施就应该对社会开放,且不能收取任何费用。而开放时间首先要保证不与教学发生冲突,通常是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具体时间由学校自行决定。
    而游泳馆、篮球馆等室内体育设施由于运行成本高,《指导意见》规定学校可以适当收费,标准由学校自定,只要“明码标价”就行。

    20万元意外赔偿将由政府购买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前学校对开放校内体育设施不够积极,主要是怕担风险,“如果市民在学校里锻炼的时候突发急病,甚至猝死,责任如何认定?”这次《指导意见》在制定时特意借鉴了上海市的做法,规定由区县政府招标确定商业保险公司,为免费开放的学校办理公众责任保险,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也就是说,政府将出钱为进校锻炼的市民购买“意外伤害险”。根据目前的初步方案,普通学校年保费为2000元,每人每次事故赔偿限额20万元,学校年赔偿限额100万元。收费开放的学校则可以参加政府招标的商业保险,也可通过体育场馆协会等中介组织设立互助性质的保险基金。据了解,海淀区部分学校已经在试行这种模式,目前收效良好。

    每年500万元体彩金用于奖励学校
    为加强设施管理,从根本上确保市民的运动安全,《指导意见》规定学校要设置体育器械使用方法指示牌和安全警示标识,张贴安全须知,并要指定专人对体育设施进行检查,指导居民正确使用体育设施。用的人多了,维修费用必然增加,但学校不必为这笔钱发愁。对于免费开放的学校,政府将对开放期间的物耗费用和维修费用给予适当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同时,市政府还将在每年市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500万元,对开放工作突出的学校给予奖励。

    全市6100块标准运动场半数在校园
    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后,京城百姓的健身场所究竟增加多少?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昨天透露,目前北京符合标准的运动场地共有6100块,其中366块属于体育系统,3043块属于教育系统,另有2691块属于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是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但目前只有东城区和海淀区的各10所中小学作为试点校实现了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所谓“标准场地”,是指拥有200米以上跑道的田径场,50米×25米以上的游泳池,以及两个篮筐齐备的篮球场等。据了解,除了这部分场地,本市还有约6000块“非标准”运动场,这1万余块场地共同构成了北京人的“运动空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