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科技日报 > 正文
航模运动:给力大学生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2-12-1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蒋秀娟 字体:

 

 

 

10月12日,湖北荆门,2012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以下简称“科研类航模锦标赛”)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从2004年开始一年一度举办的科研类航模赛事,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今年的赛事中,参赛队伍里既有像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的专业类院校,更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非专业院校和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军事院校的积极参与。由于比赛规模的不断壮大,影响力逐步提升,这项赛事还吸引了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国家遥感中心等相关国家科研单位的参与。
尽管如此,该项比赛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一方面承担着培养航天人才、创新人才的使命,一方面又需想方设法谋求立足之地和发展之道;一方面备受高校学子的欢迎和期待,一方面却因“囊中羞涩”不得不缩减开支和降低规模。
科研类航模锦标赛,这块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该如何开疆辟土?
比赛,让国内航模水平不断提升
到今年为止,科研类航模锦标赛已经连续度过了九个年头,在这九年里,赛事的巨大发展让人始料未及——从最初只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四所专业类院校参加的校际对抗,到现如今的46个代表队“群雄逐鹿”;从当时几十个人的“孤芳自赏”,到如今近千人的盛会;从最早需要挂靠专业航模锦标赛举办,到自立门户、直至规模远超后者,科研类赛事的魅力和意义正在获得业内人士的认可。
据了解,科研类赛事和传统的航模赛事不同,前者要求高校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制作,亲手调试飞行,并在不断的比赛竞争中寻求技术突破和创新;而后者则主要比试操纵技巧。“我们每年都会新推一个项目,项目的设计主要结合实际,同时与各大高校科研课题相结合。比如2008年的模拟搜救项目,就是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们能够完成侦查、搜救、投放物资任务。模拟搜救理论上其实跟一些民用的无人机相似,比如实际生活中用于喷农药、洒水之类。”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航电模中心)模型部主任王雷介绍。
 “正是由于科研类航模锦标赛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国内的参赛队伍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副教授万志强认为。
 就在今年4月,北航航模队首次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大学生代表队在美国举办的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首次亮相,以流利的英语答辩能力、精细的飞机模型制造公益以及高超的飞机飞行水平,最终以总分312分摘得了该赛事最高级别的桂冠。“这个冠军极大增加了中国航模队员的自信心,也证明中国大学生的航模水平处于世界一流的行列,这有赖于北航航模队长时间的积淀和人才积累。”万志强说。
然而即便是如此优秀的队伍,在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重视航空航天模型运动的今天,依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用万志强的一句话概括北航航模队在高校航模运动当中的地位就是:“始终在引领,但压力也越来越大。”
北航航模队队长也不得不承认,“参赛的水平越来越高,今年又比去年提高了很多。”
“当然,只有大家取长补短、不断创新,这个项目才能不断发展。”队长笑着说。
 想获胜,必须要有创新
 “这是我们模拟搜救飞行器的抓取架,这是一个无线图传,这里有一个摄像头,在比赛的时候积分牌会摆在那里,操盘手是看不到积分牌的,只有通过摄像头和图传系统实时传回地面站才能决定抓取哪个物资以及具体往哪个地方投放……”在3公斤级无线电遥控油动航空模型限时载重空投现场,作为冠军种子选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航模队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据了解,3公斤级无线电遥控油动航空模型限时载重空投比赛,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航模可以无数次的起降,只要运载水袋至制定高度空域并且准确投放即可计分,以最终在限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总分进行排名。
北航,作为这个项目的金牌种子选手自然备受关注。“前年,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加了减速板,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现在却不行了,大家都借鉴北航的做法加了减速板,水平都差不多了。还比如直升机自动抓取项目,去年北航有一个非常大的更新,即加入了自动识别和自动抓取技术,使得北航的成绩也是遥遥领先,但今年又不行了。” 万志强表示,“大家每年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只有创新才是胜出的一大法宝。”
“我希望大家不是拿金钱去买参赛作品,而真正是一场技术和创新的PK。”王雷表示。
据了解,在今年比赛的项目设置中,除了电动滑翔机比赛旨在锻炼学生操纵航空模型的基本功以外,其他项目的规则设计都只是对参赛选手设置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作任何要求,每一个学校在同一场比赛当中执行同一个任务的飞机几乎都是不一样的。
创新,应该建立在理论基础上
10月12日晚的凤凰花苑酒店多功能厅,灯光璀璨。
 “我这个作品的创意是想把水火箭和消防结合起来,因为有时候消防在执行任务时光靠云梯是够不着的,那消防绳索该怎么进去呢?如果水火箭能跟救援结合起来,带着绳索发射进去,就能助其一臂之力。”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正在信心十足地“推销”着他的产品,接着他又拿出一个水火箭模型:“而这一个水火箭是设计成结合无人机发射中去的,大家知道无人机的发射有弹簧、火箭助推等几种弹射方式,我设想的是用水的方式助推水火箭把飞机打上去……”
听到这里,王雷会心地笑了。这是科研类航模锦标赛的活动内容之一——科技创新作品评审环节。
 科技创新作品评审,就好象他的孩子一点一点看着长大。从2006年只有十几所学校参加到现在几十所学校参赛,以及每年参赛选手人数的不断翻翻,科技创新作品评审成了选手和评委都非常喜欢的项目。
 “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海阔天空’的平台。”王雷认为,“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去实验、去制作。”由于学生们拿来的作品太多,主办方不得不规定每个学校只能报5件作品,“即便这样,今年来参评的作品也有103件。”
在参与者的眼中,这是一个既能让学生受益的同时,也能让评委老师受益的双向交流平台。“参与评审的老师或许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工作之后,思想就固化了,创新的东西就少了,但是学生们这些稚嫩的思想可以给他们很大启发,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在评审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启发与指导。”王雷说。
怎样才能更好地创新?
 王雷认为,只有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去进行科研,才能有更好的创新成果。“缺乏理论基础,做出来的东西一般很难经得住实践和市场考验。只有到了高校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加上比赛规则的引导,学生们才能做出更好的具有实际价值的创新。”
航模赛,意在培养创新人才
 在航模锦标赛的比赛现场,还有一张台子显得尤为特别,坐在这个台子旁的人是一个设计公司的老总。
这位老总可不是看热闹来的,他这次来或许能够决定公司未来的一定发展。
 “我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员工。”老总表示,他正在设计一种飞行汽车,也许不久之后就能面市,而此次来如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或许能助其一臂之力。
这位远道而来的老总认为,在这个科研类航模锦标赛中,优秀的选手不仅具备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一定还会有很多很好的创新思路。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科研类的航模赛事?
万志强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中小学生没有时间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遗憾和空白,另一方面是想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和科技实践教育做一个引领。同时也希望为大学生搭建一个科技创新和实践的平台,去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才能。
“现在一些学校比如北航、南航、西工大等都可以自主招生,在北航,航模玩得好的文化课程达到一本线就能进。”万志强表示,北航通过自主招生招收了一些优秀的航模生,他们进入北航后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学习成绩和其他学生比并不占很大优势,但是他们的综合能力非常强,很多进入航模队或者科研的其他环节,都能承担一定挑大梁的作用,非常受老师的欢迎和认可。
 “希望我们项目的开展能够为国家培育更多的航天人才、创新人才。只有我们把这点做好了,做实了,我们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才敢做更大范围的事,才有资格谋求更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王雷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