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隋文静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发布时间:2024-03-13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 字体:

3月3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30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200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这是全国妇联授予我国优秀女性的最高荣誉。北京体育大学2020级研究生冠军班学生隋文静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初识花滑

在隋文静心中,最美的位置一定是留给花样滑冰的。

2003年3月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中国花样滑冰选手申雪、赵宏博完美演绎了作品《图兰朵》,一举夺得双人滑冠军。此时,在哈尔滨家中坐在电视机前,小小年纪的隋文静心潮澎湃:“这个运动好美啊,我也要学花样滑冰!”

幼年的隋文静体弱多病,父母觉得为了强身健体,滑冰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没想到隋文静如同着了魔,每天只想着滑冰。在他们看来,女儿文化课成绩优异,应该继续读书、考大学,走一条更平坦舒适的路。但即使父母反对,隋文静仍然想尽办法每天去滑冰。

 

童年的隋文静

小学四年级寒假的一个下午,哈尔滨下着鹅毛大雪,母亲为了把隋文静留在家里,对她说:“去可以,走着去。”没想到倔强的隋文静一口答应。零下30摄氏度,积雪没过膝盖,她深一脚浅一脚,两小时步行,终于抵达冰场。这股倔强劲儿让父母无可奈何,也相信了隋文静对花样滑冰炽烈的热爱,自此转变态度,支持她前行。

时至今日,父母想起当时的情景都会叹息:“这孩子,连童年都没有。”但隋文静并不觉得:“训练、比赛,以及所有我和花样滑冰共处的时光就是我的童年。虽然比同龄的小朋友苦很多,但这就是我最热爱的事,也是我认为最美好童年的样子,我很快乐地享受着这个不断蜕变的过程。”

2007年,隋文静的启蒙教练陈秀静找到她讨论下一步的计划:“你要不要尝试一下双人滑?这是个机会,但双人滑女运动员要承担加倍的受伤风险。”隋文静当即接受了陈教练的建议:“只要能够成长,不怕苦和累。”

 

日常训练中的隋文静

 

搭档韩聪

也就是这一年,隋文静和韩聪开始结缘,从此搭档至今。

 

隋文静和搭档韩聪

相对单人滑,双人滑的训练量几乎翻倍,发力和运动轨迹也有很多不同。第一个星期训练结束后,隋文静回家对母亲说:“妈,我除了十个手指甲盖不疼以外,其他所有地方都疼。”如此强度的训练竟然持续多年,捻转、托举、抛跳,隋文静无数次跌落冰面,爬起来继续。

隋文静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练抛跳的感受:“害怕?一点也不。我可喜欢飞了!”但聊起有一次面朝冰面坠落、鼻骨骨折的经历,也是印象深刻:“我从韩聪哥的手里掉下来,真的像电影一样,眼前的画面变得特别慢、特别清晰,一帧一帧,我的脸离冰面越来越近。我在想:自己要毁容了……”

冰场面积有限,白天的训练时间被分配给冰球、短道速滑等队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隋文静和韩聪只能从凌晨2点开始使用场地。有一次,他们像往常一样,凌晨2点准时上冰。隋文静在一次抛跳后趴在冰面上,半梦半醒间站起身来,感觉自己在流汗,伸手去擦,才发现是冰碴剐破了眉毛,鲜血顺着脸颊流下来,赶紧到医院缝合处理。第二天凌晨2点,隋文静的身影还是如常出现在了训练场上。“没觉得因为挂彩就要休息,不付出一点代价,怎么能练成?”如今,那道疤痕还深深刻在隋文静的左眉上。

经过几年苦练,隋文静和韩聪在2009年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以黑马姿态获得冠军;到2012年,接连获得四大洲赛冠军、世青赛三连冠等多个国际赛事金牌。隋文静收获了年少得志的喜悦,但接下来要面临的,却是青年时期的重大磨难。

 

直面挫折

2012年起,隋文静伤病不断。韧带松弛症、骨垢炎和过往训练中累积的顽疾,让她很难完成高难度动作,但即便是这样,2016年4月,他们还是在花样滑冰美国波士顿世界锦标赛双人滑中刷新最好成绩,获得了亚军赛场边的队医都忍不住落泪:“换做一般人,这种程度的伤早就不能走路了,她却还在坚持比赛。”

2016年,隋文静韧带全部断掉的双脚终于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她右脚的软骨被全部清除,为了接上韧带,医生需要把她左脚的骨头片下来,然后转过去扣住韧带。除了手术本身的疼痛——「头发丝都疼」,让隋文静更难以忍受的是康复。她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干着急,只能练上肢的力量,心大如她也开始胡思乱想,害怕再也恢复不过来。

 

术后,隋文静双腿打上了石膏

等后来可以下地的时候,她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会走路。因为腿部肌肉萎缩,她根本没法走路,恢复力量要从踩秤开始练,5斤、10斤、15斤,急也没有用。

经过漫长和煎熬的康复训练,2017年2月,隋文静和韩聪重回赛场,以历史最高分225.03分第四次夺得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并在同年3月,芬兰赫尔辛基花样滑冰世锦赛首次加冕世界冠军,成为中国的第三对双人滑世界冠军。他们以一曲《忧愁河上的金桥》征服了观众和裁判,在搭档十年之际,迎来了自己的蜕变和新生。

 

2017年花样滑冰世锦赛 首次加冕世界冠军

只是命运的脚步并未沿着期待的轨迹行进。平昌冬奥会上,隋文静、韩聪以0.43分之差痛失金牌。

平昌归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隋文静经常会在睡梦中哭起来,吓得奶奶担心她会不会精神出了问题,以至于后来每次夜里呜咽时,母亲就会马上把她叫醒。

四年,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无论自身的竞技状态,还是外部的竞争局面,都会在这期间发生许多无可确定的变化。一步之遥或许只是暂时的错过,却也可能成为永远的遗憾。更何况下一个四年,韩聪将年满三十,不再是属于运动员的巅峰年华。

但他们别无选择。正如隋文静所说:“奥运会对于我们的项目来说还是分量比较重的,差一口气就是一个不一样的成就。”而在韩聪看来,纵使平昌未败,也不意味着就此结束:“北京冬奥会毕竟是家门口的比赛,这个路必然得走到2022年。”

 

圆梦金桥

于是短暂的调整与恢复之后,隋文静和韩聪又回到了赛场。他们不断突破着极限的边界,不仅在四大洲锦标赛和世锦赛上捍卫着自己的荣誉,还第一次拿下了大奖赛总决赛的金牌。2021年8月9日,他们在国际滑联的世界排名中稳居榜首,同年12月11日,顺利进入了国家体育总局冬运管理中心公布的首批花滑项目北京冬奥会参赛名单。

2022年2月19日,冬奥会双人滑冠军之战打响,这是花滑项目在这届奥运赛场的最后一场对决,也是中国代表团的最后一个夺金点。

隋文静拉起韩聪的手滑进赛场,那时,她能感觉到,韩聪的手指尖有点凉。《忧愁河上的金桥》在首都体育馆上空响起,他们开始滑行,隋文静依旧是那个隋文静,大心脏,人来疯,她的心率迅速提升到180次/分,仿佛进入到了一种化境,“天人合一”。

在她的带动下,韩聪也忘了紧张,滑得极为流畅、投入,赛前训练一直做不好的「捻四」也顺利完成,这一个动作就为他们拿下了10.42的高分。

4分钟后,音乐声落下,NBC的解说员如此形容他们的表演,“行云流水、合二为一”。现场,这两位满身伤痛、历经折磨的运动员拥抱在一起,他们没有像四年前那样摆出志在必得的姿态,他们最后的谢幕看上去决绝又悲壮。评论席上,来自中国的解说员忍不住哽咽,“我相信他们已经尽了全部的力量。”

这一次,隋文静和韩聪没有再让金牌旁落,他们以239.88的总分,刷新了双人滑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这块终于填补了他们职业生涯最后空白的金牌,也让两人成为了双人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全满贯组合。

 

隋文静(左)/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

 

结缘北体

2020年,隋文静被录取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学生。可以说,北京体育大学陪她一起走过了这段“圆梦金桥”的关键旅程。

2021年,隋文静随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前往北京体育大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启冬奥冲刺。驻训期间,基地提供了冰面场地、训练测试、科研分析、康复恢复、营养指导等服务保障,为花样滑冰队迎战冬奥作出全方面贡献。

 

花样滑冰集训队在北体大二七基地驻训

基地速滑馆是亚洲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速滑馆,具备环保节能、冰面温度控制精准、各项目场地迅速转换等特点,可同时容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项目训练。

按照各支队伍要求,基地保障团队每日对一块400米速度滑冰场地、两块1800平米标准冰场进行多次修冰维护,定期监控冰面厚度、温度、场馆温湿度,确保冰面质量看齐国际规格,力求为队伍提供最高标准训练场地。

 

基地场馆冰面保障团队

基地的沙池训练区同样受到花滑集训队的青睐。松软的沙地缓震效果一流,能够避免关节受冲击与肌肉损伤,增强力量、锻炼整体肌群、提升无氧与有氧耐力。

花滑运动员长年累月的专业训练极易出现伤病隐患。对此,基地配备了FMS功能性动作筛查系统,旨在通过7项动作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员身体动力链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运动员提供功能性动作纠正策略,及时发现、预防潜在伤病。

 

基地康复区的FMS功能性动作筛查地毯

为感谢母校,2022年4月16日,韩聪和隋文静将冬奥会入场服、领奖服赠送给学校,感谢学校的培养,希望以此激励更多北体青年矢志奋斗,追求卓越。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代表学校接受赠品并对两位冠军班学生表示感谢。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代表学校接受隋文静和韩聪的赠送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隋文静在赛场上报效祖国

展示着巾帼风采

 

三八妇女节之际

让我们汲取榜样力量

奋力建功新时代!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