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拼搏终有收获,热爱造就传奇——北体健儿的体育报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22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 字体:



十九大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对标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围绕北京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面向奥运备战参赛和世界体育科技前沿,全面发力,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奥运赛场增添活力,注入动力。

学校广大师生,胸怀“国之大者”,带头拼、加油干。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以冠军班为代表的师生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上共获得21117铜的好成绩;在科技助奥领域深耕不辍,在选材、运动减阻、运动装备、体能、伤病预防与医治、营养康复、动作捕捉与分析、心理调适、高新视频等多领域集智攻关,共获科研项目188项,发表核心论文132篇,出版专著22部,形成专利69件;在基地建设与运维保障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共新建国家队训练基地70000平米,运维保障100000平米。北体师生用生动实践诠释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新时代精神,在体育强国征程上书写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报国华章。

为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现系列呈现我校师生围绕奥运所做出的努力,以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今天为大家带来第十一篇《拼搏终有收获,热爱造就传奇——北体健儿的体育报国故事》。

“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东京,苏炳添百米半决赛983跑出“中国速度”,巩立姣、刘诗颖先后“乾坤一掷”,汪顺“老骥”终称雄……刚刚落幕的北京冬奥会上,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的首枚金牌,任子威更是夺得中国首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老将徐梦桃、齐广璞、贾宗洋、蔡雪桐四“战”冬奥,用坚守诠释“热爱与追求”……他们用豪情挥洒梦想,靠拼搏写下荣光,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豪迈担当,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北体人。

4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了一批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和竞赛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我校武大靖、任子威等10名参赛运动员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回忆起当时情景,曲春雨在416日举办的研究生冠军班座谈会上说道:“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关怀变为动力,扛起责任,践行和发扬北京冬奥精神,为冰雪运动作出更多的贡献。”这其中饱含的坚持、热爱是每个北体运动员所共有的。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北体运动员,聆听他们的体育报国故事。

2022·北京:不负梦想 为国而战

2022313日,北京冬残奥会顺利闭幕。以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拉开帷幕,在生机盎然的早春时节挥手作别。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举办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气度、大国担当。

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共取得942铜,奖牌数达到15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居金牌榜、奖牌榜首位。令我们骄傲的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员们共在北京冬奥会夺得521铜,并在多个项目中实现历史突破。在北京冬残奥会,来自北体的运动员共获得114铜。

 

 

北体运动员们同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共同绘就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逐梦画卷。“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齐广璞技压群雄夺得金牌;冬奥会花滑男子单人滑比赛结束,中国选手金博洋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休息区合体“比心”……无数感人瞬间被定格,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些荣耀时刻。

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五名运动员全部来自北京体育大学!

 

 

25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产生首枚金牌。在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比赛中,由我校研究生冠军班学生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赛后,中国短道速滑队抱在一起高喊“祖国万岁,中国必胜!”当被问及拿下冠军的感受时,武大靖开口便哽咽了“这四年自己经历了很多,今天圆梦了,感谢团队没有放弃,感谢家人鼓励支持,也感谢自己从未放弃自己。”

范可新同样喜极而泣表示自己等这块金牌已经很久了。“我永远都相信团队,相信队友。感谢国家队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每天都在拼!”

“能在祖国的赛场夺得金牌,是我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时刻!”

 

 

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我校研究生冠军班2021级学生任子威获得金牌!我校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文龙获得银牌!我校研究生冠军班2016级学生武大靖取得第四名!

“这是我的国家——中国”在赛后例行的颁奖典礼上,任子威手指胸前国旗,登上最高领奖台!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任子威表示:“很感谢两位队友,今天的金牌不是我一个人的金牌,还是团队的金牌,这是中国队的传统。”

本届冬奥会,任子威参加了所有能参加的比赛。217日,任子威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能在祖国的赛场夺得金牌,是我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时刻!中国短道,是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国之尖刀’”!

“咱仨加一起都九十多岁了”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由我校2019级博士徐梦桃、研究生冠军班校友贾宗洋、齐广璞出战的中国队夺得银牌!赛后贾宗洋泪洒赛场,徐梦桃安慰他说:“没关系,咱仨加一起九十多岁,个人比赛,我们再战。”齐广璞赛后对自己和团队都给予肯定:“不仅是我很棒,所有人都很棒。”至于是否为错失金牌遗憾,他告诉大家:“什么颜色的奖牌都不遗憾,这么棒的场地,这么棒的对手,我们向全世界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感谢老将们的坚守,向你们致敬。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13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由我校研究生冠军班学生范可新、张雨婷、曲春雨、韩雨桐和队友张楚桐出战的中国队收获铜牌!时隔十二年,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再登冬奥会领奖台!

范可新赛后亲吻冰面,这一幕令人动容。俯身一吻,只因对这舞台爱得深沉。三届冬奥经历,所有的汗水与荣光都留在这个舞台。“只要国家需要,肯定继续滑。”心怀热爱,肩负使命,未来将“滑”出更精彩人生。

四战奥运终夺金!“我们赢了!”

“我赢啦!”31岁的徐梦桃身披国旗,兴奋地呐喊着。四届奥运,今朝梦圆。214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徐梦桃终得桂冠。这也是中国女选手第一次在冬奥会该项目中获得金牌。

 

 

为了这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徐梦桃坚持了4届冬奥会、跨越了12年,徐梦桃终于圆梦了。金牌开创历史,更见证精神。这样的精神,意味着永不放弃,做到极致。运动生涯20载,与27个世界冠军头衔相伴的,是大大小小的伤病。难能可贵的是一次次从挫折中昂起头来,始终保有继续出发的勇气。“我就是那个‘拼’金牌的姑娘,为祖国拼金牌,是使命也是荣誉!”为国争光,始终是徐梦桃和队友心底最深的动力,也是每个北体运动员砥砺前行、始终不忘的初心。

付出终有收获,热爱造就传奇

216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我校校友齐广璞以129分夺冠。在本届冬奥会之前,踏上赛场十余年的齐广璞已经集齐了: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距离“大满贯”只剩一块奥运会金牌,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未松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历经四届奥运会的洗礼,终于圆梦北京。赛后颁奖仪式上,齐广璞含泪亲吻金牌,这泪水也是追梦人的勋章,时间在走,但追梦的人永远年少。

十五年,圆梦金桥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拼中,我校研究生冠军班学生隋文静/韩聪以239.88的高分夺得冠军。我校中国冰上运动学院学生彭程和队友金杨收获第五名。

 

 

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二人互戴金牌,流下泪水。2022年,是隋文静/韩聪搭档走过的第15年。他们走过平淡无奇的训练岁月,也经历过满身伤病的失意时光。从2010年世青赛年少成名,到平昌冬奥会银牌、世锦赛冠军。每一个冰场上的高光时刻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咬牙坚持。

谈到《忧愁河上的金桥》这套节目的编排初衷,他们说“我们都经历了很困难的时刻,譬如不能与亲朋好友很方便地见面,也许今天见了一面,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我们希望这座桥梁搭在每个人的心里,哪怕一个电话、一个眼神、一个想法都能够彼此温暖,希望像星空一样照亮全世界,拥抱全世界,这是编排这套节目最重要的初衷。”

用坚守诠释“热爱与追求”

本次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有5名“四战”冬奥的运动员,他们分别是徐梦桃、蔡雪桐、贾宗洋、齐广璞,均来自于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014  2018  2022

“即使那个(夺冠)的人不是你也没关系?”

“是的,只要是中国的就可以。”

216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后,面对记者的问题,贾宗洋的回答让人动容。四届冬奥会,始终没有站上最高领奖台,但他无怨无悔。“我接触这个项目20年了,每一届冬奥会都能站上决赛舞台,连续三届冬奥会能站上领奖台,通过这个项目体现人生价值,非常荣幸。”

温哥华的第六名、索契的铜牌、平昌的银牌,到如今一如既往的坚持,冠军并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岁月不老,为你骄傲!

 

 

210日上午,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决赛中,蔡雪桐以81.25分获得第4名,刷新自己在冬奥会上最好成绩。赛后,蔡雪桐流下了遗憾的泪水。她说,自己不是因为痛失奖牌而难过,只是遗憾于自己没有在比赛中完成想要完成的那套动作,“我想让大家看到这个项目其实是很精彩的。”我们致敬强者,更致敬岁月流逝之下,依然坚守赛场、追梦无悔的勇士!

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殷正在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

 

211日,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尘埃落定,中国田径运动学院校友殷正表现不俗,以总用时41213的成绩收获第五名。殷正在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第1轮创造了460的赛道出发纪录,最后一轮中,他再次展现强大的出发速度,以458刷新了一天前创下的出发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第22届索契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北体运动员们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多个项目上超越自我,为中国队实现重大突破:褚源蒙与队友在冬季两项混合接力赛中获得第15名,张洋铭在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决赛中获得第33名,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比赛中获得第16名,这两个项目均是中国运动员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参赛……

冠军之师,成功卫冕

 

中国轮椅冰壶队展示国旗



312日,我校学生闫卓、陈建新、张明亮与队友为中国队夺得轮椅冰壶项目冠军。这是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冬残奥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二枚金牌。4年前在韩国平昌,中国轮椅冰壶队实现历史性突破,拿到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4年后,这支冠军之师成功捍卫荣耀,实现了连续两届冬残奥会夺冠的壮举!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在高山滑雪女子(坐姿)大回转比赛中,我校学生刘思彤凭借自己出色的发挥夺得银牌。此外,在高山滑雪女子(坐姿)全能比赛、高山滑雪女子(坐姿)滑降比赛、高山滑雪女子(坐姿)回转比赛中,刘思彤获得3枚铜牌。赛后采访中她说了五遍享受比赛,“开始享受比赛了,还是有一点小忐忑和小期待的,毕竟在家门口,我想展现更好的自己。”

 

 

在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短距离比赛中,我校学生马静获得铜牌。此外,在越野滑雪女子(坐姿)长距离比赛中,马静也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2021·东京:为国争光,为奥运增辉

2021年,东京,男子百米半决赛发枪前,苏炳添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比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他在赛后说:“我是想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983!半决赛排名第一!新的亚洲纪录!首位跑进990的亚洲选手!

——苏炳添进步了何止一点点!

这恰如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的出色表现。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383218铜,位列金牌榜第二位。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拿下966051铜,连续第五次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我校学子共获得32119铜,并打破多项世界纪录。

2021年夏天,无论是苏炳添惊人的983,还是举重选手吕小军走红海外的“军神”之名;无论是汪顺勇夺中国男子个人混合泳首枚奥运金牌,还是女子三人篮球队员们的飒爽英姿,都已成为我们最深刻的回忆。奥运健儿用自己的汗水和成绩,完美诠释着“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也诠释着体育的本源和真谛。三个关键词,带你回到那个“青春燃烧”的夏天。

“突破”

 

 

东京奥运会充满梦幻和惊喜,也刻下超越和突破。带着自豪参赛、为了梦想拼搏,北体运动员们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

孙一文夺得中国女子重剑在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在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吕扬与其队友以6'05''13破世界纪录的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金;杨舒予与队友夺得女子三人篮球铜牌,夺得中国大球(足篮排)项目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第一枚奖牌,这是中国三人篮球首枚奥运奖牌,书写中国三人女篮的历史;蹦床项目中,朱雪莹夺冠,刘灵玲获得亚军,东京赛场升起两面国旗,中国蹦床在经历了13年等待后重回奥运之巅;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大战中跑出惊人的983,名列第六,创造历史,为亚洲短跑树立新标杆;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朱亚明获得银牌刷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奥运会最好成绩,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带上历史新的高度;刘诗颖在女子标枪比赛中,凭借首掷扔出的66.34米的个人赛季最好成绩,成为该项目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徐诗晓和队友孙梦雅组成的“诗雅”组合,夺得东京奥运会皮划艇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创造新的奥运纪录;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汪顺以155’’00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打破了美国选手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长达17年对这个项目冠军的垄断,“三朝元老”终于圆梦东京;4×100米接力比赛中苏炳添、吴智强及队友以3779的成绩拿到4×100米接力递补铜牌,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北体健儿用矫健身姿、坚韧精神,诠释了体育的魅力与价值。

“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说过的话犹在耳边:“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

对于竞技场上的运动员来说,在热爱面前,没有年龄差别;在拼搏背后,没有老少之分。有些选手可能很难摘金夺银,但源于热爱而无限接近梦想的过程,本来就值得点赞。

 

 

东京奥运会,庞伟获得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项目金牌和男子10米气手枪铜牌。这是庞伟第四次登上奥运赛场,虽然坚持很难,但他说:“能够再一次享受努力拼搏的过程,人生才没有遗憾。”

 

 

曹缘获得男子单人10米台金牌和男子双人10米台银牌。作为中国跳水队内唯一参加过此前两届奥运会的老选手,“想再拼一把”是他给出的承诺,他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在女子铅球决赛上,巩立姣以2058的个人最佳成绩强势夺冠。巩立姣从11岁开始练铅球,2021年是她练习的第21年。关于未来,巩立姣在个人账号中写道:“32岁的年龄不是阻碍”,“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练”。

 

 

东京奥运会是肖若腾首次参加奥运会,但96年出生的他在体操队已经是一位“老将”了,此前他多次参加世界大赛并获得奖项。团体预赛、团体决赛、全能决赛、自由操决赛,四个比赛日里总共十九套动作,实现“零失误”的肖若腾,展示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带着一银两铜共三枚奖牌,他结束了首次奥运会之旅。

 

 

男子举重81公斤级决赛中,37岁的吕小军以总成绩374公斤夺得冠军,并刷新奥运会纪录。吕小军2003年进入国家举重队,至今已为国家队效力18年,在各大国际举重赛事中争金夺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赛后,吕小军发文表示:“谁说37岁不行?我的举重人生没有极限。”

 

 

蹦床男子个人决赛中,董栋以61.235的总分获得银牌。这已是董栋第四次出征奥运会,此前的三届奥运会比赛中,他夺得过北京奥运会铜牌、伦敦奥运会金牌和里约奥运会银牌。而如果将时间拨回到董栋最初开始练蹦床的2002年,他在这9平方米的一方天地,坚守了19年。

 

 

 

第四次参加奥运会的竞走运动员刘虹虽然没能在东京卫冕成功,仍然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银牌。对竞技体育的热爱,是这位34岁老将成为母亲后再度复出的动力之一。

“更团结”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在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我校2020级竞技体育学院本科生卢冬以395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成功摘金。领奖台上,幼年在事故中失去双臂的卢冬,只能用下巴和肩膀夹着花束,单腿下蹲,让自己与其他两位坐在轮椅上的运动员处于同一高度合影。这一幕令人动容,成为本届残奥会最美好的记忆之一。这一蹲彰显格局,既是卢冬对其他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举重女子67公斤级决赛中,30岁的中国姑娘、我校校友谭玉娇战胜自己的偶像埃及名将法特玛·奥马尔。谭玉娇说,能够跟自己的偶像同台,对她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让她更有动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这些动人瞬间被国际媒体称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现”,也是中国形象的最佳代言。

研究生冠军班: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2003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北京体育大学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创办了研究生冠军班,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中获得单项冠军和集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及他们的教练员,可以免试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开设冠军班的初衷是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更快进步,提高体育科研的科学理论水平和运动队伍的文化素质,加快体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学校希望通过冠军班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整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探索出一条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特殊道路。

20年来,众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在现役时或退役后来到冠军班求学,又从这里走向不同的岗位。北京冬奥会上,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学生及校友共获得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东京奥运会上,他们则共斩获12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并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也正因为如此,北体大研究生冠军班被网友昵称为“金牌收割机”。

20196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对他们提出勉励和期望。习近平在给冠军班同学们回信中说:“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你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北体健儿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期许,牢记使命、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更大荣誉,让体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中国力量。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与奥林匹克一路同行,中国体育写下一页又一页华彩篇章。

赛道上奔跑的脚步、雪场中飞驰的英姿、球场里跃动的身影……北体运动员们的奋进故事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用奋斗创造美好未来,用拼搏成就新的梦想。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打印】    【关闭】